在《自然》雜誌上,看到自己另一個愛徒玻爾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支援陳慕武的電子波動說之後,其實盧瑟福心中也產生了一些動搖。
但他的這種動搖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盧瑟福很快就看到了通用電氣給陳慕武寄來的回信,價值高達兩千英鎊,比整個卡文迪許實驗室每年預算的五分之一還多的一臺真空泵,盧瑟福覺得,他們是真心買不起。
在從今年一月份開始,還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陳慕武就在實驗物理學上取得了兩個諾貝爾獎級的重大發現。
雖然名義上,他還只是一個研究生新生,但盧瑟福絕不敢把陳慕武只當做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新人來對待。
所以在開學之後,盧瑟福才半詢問半商量地和陳慕武講,除了那個能驗證電子具有波動性的衍射實驗之外,他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
陳慕武稍微想了一會,然後給盧瑟福了一個否定的答案。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羊毛,都已經被他薅到1930年了,除了現在的這個電子衍射實驗,陳慕武實在是想不出來,自己還能再做些什麼。
難不成,要把對面這個大鬍子紐西蘭人老頭,心心念唸了十幾年的中子給提前搞出來嗎?
不過,這似乎也太超前了一點兒。
更何況,如果中子真的提前十年被發現,那麼很可能會改變世界的程序。
現在的元素週期表上,最後一個元素還是排在第九十二位的鈾。
科學家們總想知道,在鈾元素的後面,還存不存在原子序數更大的九十三號,九十四號?
所以他們現在逮住一切機會,用能找到的各種東西來轟擊鈾。
等中子發現之後,它也一定不能逃脫這個命運。
恩裡克·費米就是因為用中子轟擊鈾,“發現”九十三號超鈾元素,才獲得了193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雖然日後證明,他發現的其實不是九十三號元素,而是核裂變。
這可能是諾貝爾獎歷史上,最精彩的一記烏龍球。
核裂變問世之後又過了六七年的時間,三位一體核試驗就出現在了新墨西哥州的沙漠裡。
也就是說,從中子被發現,到原子彈爆炸成功,其間間隔的也就差不多是十年左右的時間。
如果陳慕武現在就把中子給搞出來,即使趕上那場全世界範圍的大蕭條,會讓需要花大價錢進行的科學研究放緩一些腳步,但估計最遲在小鬍子閃擊波蘭以前,本時空第一枚原子彈可能就會在世界上的某個地方出現了。
這樣一來,世界豈不是亂成一鍋粥了?
還打什麼斯達舒格勒,搞什麼不列顛空戰,看誰不爽就在他頭上搞個大傢伙,畢竟神仙打架,也怕核彈,是不是?
陳慕武覺得,中子這個潘多拉魔盒,現在還是先藏起來,等晚點時間再開啟比較好。
畢竟他還想在小鬼子頭頂上多搞幾個大爆竹放放,但這個夢想必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
最起碼也要等他的大樓蓋好,以及一些列的配套工業都建設起來之後,才能再想著去手搓一個大蘑菇。
那句雞湯怎麼說來著?你一定要偷偷努力,悄悄拔尖,然後驚豔所有人。
BOOM!
Bazinga!
……
雖然陳慕武說自己最近沒什麼新想法,可盧瑟福也沒能給他安排新的實驗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