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此賣力地搖旗吶喊,只是因為這個理論能很好地解釋他的原子模型。
針對陳慕武提出來“電子也是一種波”的說法,有德國本地的記者,專門跑到柏林去採訪了愛因斯坦。
畢竟人人都知道陳慕武能從遠東脫穎而出,離不開愛因斯坦的助力。
對此,愛因斯坦給出來的回答很具有詩意,他說,陳慕武的這個想法,“掀開了神秘面紗的一角”。
也有英國記者來到皇家研究所下設的戴維·法拉第研究實驗室,採訪威廉·布拉格教授,也就是憑藉發現X射線晶體散射的布拉格公式和自己兒子勞倫斯·布拉格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那位。
老布拉格的回答很是風趣,他沒直接說電子,而是說一個小小的光子都已經讓他很是頭疼了。
他搞不清楚光到底是如何才能做到既是粒子又是波的,想了半天,覺得可能光在星期一、三、五是粒子,到了星期二、四、六就變成了波。
而到了星期天,光可能就要休息一天,說不定還會去當地的教堂做個禮拜。
不過,作為把“電子是一種波”這塊石頭,扔進“物理”湖平靜湖面中的始作俑者,陳慕武現在並沒有什麼時間,理會那些對自己新理論的抨擊或是讚揚。
這就像你在玩《和平精英》時,從跳傘開始被一個大神隊友一路帶著飛,結果大神突然在決賽圈的時候趴在草裡一動不動,伱怎麼叫他也不回應。
輸掉遊戲之後,當你加了好友,想要開口罵街時才知道,原來這個所謂的大神,其實還只是個小學生。
而他之所以在決賽圈趴在地上不動,只是因為那時候,剛好打響了上課鈴。
時間很快進入到了十月份,陳慕武同樣也要開學了。
……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裡,卡文迪許實驗室裡有一批曾和大家朝夕相處的人離開了,他們將回到自己的國家,或是去往英國各地的大學擔任教職。
但與此同時,實驗室裡也補充進來了一批帶有充足求知慾望的新人,科學的傳承就是這樣後浪推前浪,生生不息。
開學前的某一天,實驗室主任盧瑟福讓查德威克把卡文迪許上上下下所有的教授、老師、工作人員和學生們都集合起來,要求每個人都穿上西服正裝,一起來到卡文迪許實驗室大門外不遠處,那塊屬於聖體學院的布林薩斯花園。
自從盧瑟福主政卡文迪許後,實驗室裡除了開始有六點準時下班的規矩之外,還多了一項在每年開學前拍攝一張全體人員大合影的傳統。
為了拍今天這張照片,查德威克還專門請來了劍橋郡中最好的攝影師。
教授和老師們自然都是坐在前排的椅子上,卡皮察仗著身高矮小的“優勢”,也擠到了人群中的第二排。
陳慕武和布萊克特這種傻大個,就只能乖乖站到最後一排的中間位置,當做此次照相的背景板了。
攝影師的腦袋鑽進那塊兒蒙著照相機的布里面,隨著快門開啟又閉合,1923年度卡文迪許實驗室全體人員的合影,就被這樣留在了底片上。
這是陳慕武在卡文迪許留下的第一張照片,但應該不會是最後一張。
……
新學期新氣象,在卡皮察搬離房間,住到三一學院為他提供的單身宿舍之後,布朗太太也接受了劍橋大學給他安排的一個新的房客。
這也就意味著陳慕武迎來了一個他的新室友,一位來自英格蘭西南地區的沉默寡言的年青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