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博士,我明白,您是對回國任教有些擔憂,但我覺得您沒必要過於悲觀,對我們國家未來的物理事業感到不自信。美國頂級學府哈佛大學,每年畢業的博士生充其量也不過百十來個,而物理專業的博士畢業生更是少之又少。
“葉博士您作為這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鳳毛麟角中的一員,都能委身回國從事教育工作,我們國家的物理學教育,哪裡還會有辦不好的道理?”
……
接連迎來送走了顏任光和葉啟孫兩位偉大的物理教育家,陳慕武的大腦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讓他思考,那就是等自己有一天功成名就之後,他該何去何從?
是像顏任光、葉企孫那樣回國任教,還是留在國外,一邊安安穩穩地享受著輕鬆的生活,一邊繼續給自己刷上更高的聲望?
國內雖然戰火連天,永無寧日,但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打起來之後,英國也被小鬍子的空軍給炸得不行。
網路上有許多營銷號都在說,英國和德國之間有著騎士般的君子協定,英國不轟炸哥廷根和海德堡,德國就不轟炸牛津和劍橋。
這一點上,歐洲人還真有點兒紳士精神,比不要臉的小鬼子要強的太多。
“一·二八”抗戰的時候,本的飛機在仩海的首要目標之一,就是各種教育機構。
商務印書館的東方圖書館,是當時亞洲第一大圖書館,在鬼子的飛機轟炸中被夷為了平地,館中辛苦收集了多年的藏書,全都被燒了個乾乾淨淨。
除了商務印書館,小鬼子們還轟炸了位於仩海華界的各所大學,同濟、復旦、暨南大學全都沒能躲過炮火。
教會學校滬江大學,更是直接被鬼子佔領,成為了臨時起降飛機的機場。
1930年建成的仩海法學院,校園在使用了還不到兩年之後,就被鬼子們放火夷為了平地。
這幫豬狗不如的東西,可真他媽的該死!
還有不少營銷號提供了另外一個觀點,他們說因為小鬍子喜歡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建築,打算打下英國之後,把聖約翰當做他的根據地,所以才沒派飛機轟炸劍橋。
但萬一營銷號說的是假的呢?
退一萬步講,即使營銷號說的是真的,但又萬一因為自己穿越帶來的蝴蝶效應,讓這歷史上沒發生的一切都發生了呢?
陳慕武那時候再傻乎乎地留在劍橋,就完全是在賭命了。
只要有一枚炸彈在自己的頭頂爆炸,那麼這次穿越之旅就立刻遊戲結束了。
難怪大批歐洲的科學家們因為二戰的緣故躲到了美國,飛機天天在自己腦袋頂上嗡嗡地飛,不管是誰都要被搞得心慌意亂。
其實在陳慕武的心中,對中囯未來的物理教育,也有著自己的規劃和想法。
他也想像玻爾那樣,蓋一座理論物理研究所的大樓,憑藉自己闖出來的聲望廣收門徒,也搞出一個以中囯人為主的陳學派來,和哥本哈根還有哥廷根分庭抗禮。
但這座大樓應該蓋在哪裡?
國內條件最好的幾個城市,抗日戰爭中無一例外都被鬼子或轟炸或佔領,就連遠在昆眀的西南聯大,都沒能倖免於難,也遭受了數不過來次數的飛機轟炸。
而條件不好的那些城市,應該也沒有足夠的財力,能負擔得起這樣一座大型機構的運轉費用。
其實陳慕武心目中的理想地點,還是在國外,就像曾經的那些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們,在法國入學的中法大學那樣。
在國外建立一個大學,為國內優秀的學生們提供路費和學雜費,讓他們在國外較為安全的地方學習知識,積累經驗,儲存有生力量,等國內局面徹底安定下來之後,再伺機回國,投入到生產建設之中。
但按照陳慕武的設想,這座大樓是斷然不能建在美國的,想當初錢學森他們是經受了多少的困苦磨難,才能從美國回到自己的祖國?
可是不去美國,又該去哪裡?
法國早早地就舉了白旗,英國成為了德國飛機的轟炸區,連哥本哈根都沒能倖免於難,玻爾也只能在當地反抗組織和查德威克的幫助下,偷偷溜到了英國避難。
陳慕武越想越覺得難過,生逢亂世,何處才能是我的家!
顏、葉兩人雖然走了,陳慕武卻給自己找到了一個麻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