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期日到星期二,陳慕武花了三天時間,總算是肝完了《射鵰》的第一章。
看著手裡沉甸甸的稿子,他的眼前又浮現出了一個難題,那就是,要把這本小說投到哪裡?
如果是一篇物理學論文,陳慕武還能對現在的物理學期刊雜誌如數家珍。
但這是一篇武俠小說,他有限的知識儲備就有些匱乏了。
像《江湖奇俠傳》一樣,投到仩海世界書局的《紅雜誌》上?
姑且不考慮稿件透過郵政,從邶京寄到仩海有路上丟失之虞。
只是這郵路上就要花費三四天的時間,再加上編輯審稿,排版刊行,估計要等到一個多月之後,他才能拿到這第一章的稿費。
《小說月報》也是同理,不但編輯部同樣遠在仩海的商務印書館,而且自從兩三年前換了編輯,這本雜誌也從單純的鴛鴦蝴蝶派小說刊物,變成了新文化新文學的一塊陣地,《射鵰英雄傳》這種通俗小說,不一定能入得了他們的法眼。
這很不符合陳慕武想要賺快錢的需求,一個多月,自己早就已經回到仩海了,直接從家裡拿錢豈不是更快?
如果像《奇俠精忠傳》那樣,不在報紙雜誌上連載,直接找到書局出版發行呢?
也不太行得通,因為書局從校對排版到刊行,同樣也需要很長時間。
而且陳慕武現在的存稿數量只有區區不到三萬字,遠不符合出一本書的字數要求。
那麼就只剩下在邶京本地的報紙上連載這一條路了。
只是陳慕武在仩海的家裡就不怎麼看報紙,來到邶京之後,也就只在蔡元培辭職那天,從路邊的報童手裡買過一張《晨報》。
他根本就不知道邶京哪家報紙的發行量最大,給的稿費多。
所以這天陳慕武耍了個心眼兒,特意向馬家借來最近幾天的報紙,說是要看看新聞。
馬裕藻的夫人陳德馨拿出來一沓報紙,他回屋翻了翻,裡面清一色的同樣全都是《晨報》。
看到這個名字,陳慕武就像被涼水澆頭一般,猛然間被點醒。
《晨報》這個報紙或許還沒那麼有名,但它的副刊《晨報副刊》的名號,卻是如雷貫耳。
從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課本上,無數篇經典的課文都是出自這份報紙的副刊,什麼《繁星·春水》啦,什麼《寄小讀者》啦,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阿Q正傳》。
陳慕武不指望自己能夠追得上魯迅先生的文學造詣,可和自己同齡的謝婉瑩,從幾年前就開始在《晨報副刊》上發表些模仿泰戈爾的哲理小句子來賺稿費。
她可以,自己難道就不可以嗎?
或許《晨報副刊》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說幹就幹,陳慕武拿著稿件,直奔菜市口丞相衚衕的《晨報》編輯部。
接待陳慕武的,正是《晨報副刊》的主編,多次出現在魯迅先生日記和書信中的“民囯副刊大王”孫伏園。
他的辦公室門楣上掛著“《晨報副鐫》編輯部”的牌子,沒錯,“副刊”只不過是人們的俗稱,而“副鐫”才是這份報紙真正的名字。
偌大的辦公室中只有一張辦公桌,這份副刊從選稿到稽核,全都由孫伏園一人操刀。
他接過陳慕武遞上的手稿,仔細閱讀起上面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