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陳慕武的希望落了空,他還是小瞧了《申報》如今的影響力。
在這個除了聽戲、打麻將、抽大煙、逛妓院,沒有其他娛樂專案的年代裡,衣食無憂的上層社會中的人們在空閒時間裡,不是造人,就是看報。
作為全國發行量第一大報,別說是《申報》第十版的一則豆腐塊新聞,就連第二十二版角落裡的廣告,都有許多人會逐字逐句讀完。
元旦三天假期結束,一月四號早上,陳慕武才剛一到辦公室,同事們就紛紛上前詢問討論會的事情。
“哎,老陳,難怪喊你元旦那天去天蟾舞臺看《狸貓換太子》,你說那天你騰不出功夫來,原來是去工部局露臉啦!”
“我的錯我的錯,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這是某甲,兩人同年從交通部鄌山大學畢業,又一起進入到兩路鐵路管理局,因而關係也比較親近,講起話來沒大沒小。
“漢臣兄,昨日讀報,見君之灼灼風采,實是長我國人之威風,滅彼洋人之傲氣,佩服,佩服!”
“某乙兄,見笑了,見笑了。”
這是某乙,一個鬍子都已經開始變白的老頭兒,張口閉口稱呼他為兄,讓陳慕武很是尷尬。
現在的稱呼禮節很繁瑣,兩個人之間不論年紀大小都互稱為“兄”,看上去像是很親近,但其實卻是關係最疏遠的一種表現。
“陳工程師,內人的妹妹近日從江佇老家來了仩海,找時間我在杏花樓擺上一桌,介紹你們互相認識認識?”
其間還夾雜著渾水摸魚,想趁機給陳慕武介紹老婆成為連襟的某丙。
這倒不是看上了他的科學素養,而是早就垂涎他背後陳家的家世。
好不容易應付完一個辦公室裡的同僚,英國籍總工程師又讓秘書把陳慕武喊到他的辦公室裡,和這個聲名鵲起的年青人見了個面。
自己下屬裡出了一個能和愛因斯坦侃侃而談的人,讓這位大腹便便的總工程師在昨天某位銀行經理家裡主辦的沙龍中掙足了臉面,女主人也對他青眼有加。
他和陳慕武說了幾句客套鼓勵的話,還動用自己的許可權,給這個年青人多發了三個月的工資作為獎金。
這也算是一種……因禍得福?
……
張·今年才三歲·十年後會住進赫德路上的愛丁頓公寓,和陳慕武成為鄰居·自始至終都住在淪陷區的皇軍順民·替小䒤本瘋狂鼓吹大東亞共榮的文化漢奸·被漢奸胡蘭成PUA又始亂終棄的戀愛腦·在後世擁有無數小布林喬亞擁躉·愛玲女士在未來曾經說過:“出名要趁早。”
沒讀過她的作品,陳慕武對張女士的人品不作評價,但他很不認同她說的這句話,因為他顯然還沒習慣突然出名的滋味。
在單位裡被當成稀有動物圍觀了一整天,猶如天籟的放工鈴聲剛一響起,陳慕武就飛也似地逃離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