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艾提議道:“倘若陛下真的要遷都,可召徵北將軍入朝!”
劉協聞言一動:“朕聽聞青州富饒,不如讓徵北將軍派兵接應,護送朕去青州如何?”
這個想法,劉協不是臨時起意。
張邈、陳宮等人,時常在劉協面前提及劉備,故意要讓劉協對劉備滋生忌憚之意。
若沒有旱災,劉協沒準還真信了。
可旱災一來,劉協忽然覺得這張邈、陳宮等人也不是真正的忠心之臣。
再加上親政後,劉協也逐漸對帝王的平衡之術有了一定的理解。
去青州,不僅可以避免劉備擁兵自重的問題,還能借劉備之力平衡呂布、張邈、陳宮以及朝中的舊臣勢力。
一舉三得!
劉艾亦是道:“臣多次去青州出使,對徵北將軍也頗為了解。”
“徵北將軍向來尊敬陛下,不論是擒劉岱還是擒袁術,都沒有擅自妄殺,而是將其押送到了長安交給陛下發落。”
“徵北將軍也從未向陛下索要官職,如那臧洪、曹操、陶謙之流,都是趁火打劫,向陛下索要州牧之位。”
“若論這世間還有誰能真心輔佐陛下,必然是徵北將軍!”
“臣亦聽聞,盧尚書臨終前,也曾留下遺言:徵北將軍是陛下宗親,其妻又是桓帝外甥女兒,跟陛下頗有淵源,亦是陛下可以絕對信賴之人。賜節‘假節’,徵北將軍必會替陛下蕩平這天下群賊。”
“臣又聞這天下間的賢士,多有去青州依附徵北將軍的。”
“長安城中,爭權奪利的公卿不少,肯替陛下辦實事的公卿卻是不多。”
“若陛下去了青州,可讓徵北將軍舉薦賢才為陛下所用。”
“陛下施恩徵北將軍及青州諸賢,既可以彰顯明君之風,亦可令徵北將軍及青州諸賢對陛下心懷感激之情。”
“他日陛下親率六州之兵與偽帝及袁紹爭鋒,後世史書上,必然記載陛下為中興之君!”
劉艾這話說得漂亮,既說了劉備對劉協的忠心,也將劉協吹捧成了中興明君。
劉協心頭大喜:“朕亦是有此想法,只是之前誤信張邈、陳宮之言,擔心徵北將軍權勢太大不好掌控,對徵北將軍有一些誤會。”
“勞煩宗正再走一趟青州,請徵北將軍入朝覲見!”
劉艾又道:“陛下,若只是召徵北將軍入朝,唯恐呂布、張邈等人趁機發難。陛下要遷都,還得授予徵北將軍帶兵入朝的詔令。”
劉協細思片刻,道:“宗正言之有理。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朕立即撰寫詔令,宗正即刻送往青州。”
而令劉協和劉艾沒想到的是,這談話卻被身邊的小太監張汀給聽了去。
這小太監張汀平日裡受張邈和陳宮的好處頗多,此時聽到這個隱秘,頓覺財路來了。
於是乎。
小太監張汀尋到機會,將這段隱秘談話,儘可能詳細的彙報給了張邈。
張邈驚得整個人都站起來了,眼神兇惡的盯著張汀:“你說的是真的?”
張汀被張邈的殺意嚇了一跳,連忙賭咒發誓般地道:“小人豈敢欺瞞司徒?宗正劉艾已經去青州宣旨了。”
“司徒若不信,可去查閱。”
聖旨通常都是一式兩份,一份宣旨一份留存。
劉協因為親政了,所以也沒搞什麼密詔,只是堂而皇之的擬了一份聖旨,讓劉艾帶去青州。
而張邈明面上也很尊重劉協,不會去輕易干涉劉協的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