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文王拉車求姜尚,秦有孝公求賢得商鞅。鄭平不才,雖然不敢自比姜尚、商鞅,但念縣尊知遇之恩,願以畢生之謀略,助縣尊濟世安民!”
“以仁義之光,掃亂世霧霾!”
鄭重而真誠的言語,在城門口響徹。
劉備愕然的看向鄭平。
這,言重了吧?
我雖然求賢,但也不敢自比文王和孝公啊。
還有“不辭辛勞、不遠千里”這話,更適合稱讚顯謀先生你吧?
緊隨而來的張飛,同樣有些懵。
“早知道顯謀先生這般好請,俺還讓大哥去什麼高密啊?”張飛不由奇怪,低聲嘀咕。
但劉備卻不敢有張飛這樣的想法。
難道,又是在詐?
劉備不由想到了第一次遇到鄭平時,那如變戲法一般的偽裝。
但這裡人多眼雜,劉備也不便多問。
想到這裡,劉備連忙回了一禮:“先生言重了!我既是漢臣,自當以安民為己任。”
“唯恐不能勝任,故而請先生出仕!”
“先生一路辛苦,請隨我入城再敘。”
鄭平也不多言,跟著劉備策馬入城。
但到了城門口時,劉備明顯感受到了城門口士民門卒眼中的欽慕。
甚至於還有士人高呼:“恭喜劉縣尊得賢才!”“高唐有劉縣尊,士民之幸事啊!”之類的讚美之語。
劉備有些受寵若驚,不斷的拱手回禮。
“縣尊在高唐縣,頗受人尊敬啊。”待到人群散去,鄭平恢復了常態,和煦而笑。
此時。
劉備終於反應過來,肅然起敬:“先生剛才是在替劉備揚名?”
鄭平輕輕搖頭:“若無縣尊往日積累的仁義,又豈會有今日士民歡呼之景?”
“我不過是恰逢其會,不可居功。”
劉備凜然,有才能識時機,謙遜又不居功,這才是真正的賢才啊!
“先生過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