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羨慕,你能去杜教授的實驗室打雜!”宋青等人羨慕道,這可是他們求之不得的機會。
“我就想知道,杜教授的記憶晶片,是不是真的能製造出來!”雷華說道,“這是比克隆霸王龍和體外器官培育還要牛叉的發明!”
“真的,只要出現這個東西,人類將徹底改變!”
“我覺得懸!”陶立群說道,“雖然杜教授確實很厲害,但這記憶晶片也太複雜了!”
“我們怎麼可能讓蛋白質記錄我們需要的資訊?又怎麼讓大腦神經進行讀取?”
“教授不是說了嗎?下節課講神經資訊讀取。下節課什麼時候?”虞博藝看了下課表,“啊?怎麼兩週後才有,杜教授的課排的也太少了!”
“下次課一定要叫上我!”
……
杜星宇在北大的第一節課,不僅學生眾多,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因為他在課堂上說,他要研究生物計算機,第一步就是研究記憶晶片。
關於記憶晶片的話題,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不愧是杜星宇啊,每次研究的方向都這麼牛叉!”
“希望杜教授能早點研發出來,這樣我就不用辛苦的背單詞、背課文了!”
“吹的吧?聽起來太科幻了!”
“這只是課程名字,不會真有人覺得他能研究出來吧?”
甚至還有外國的生物學家評論這件事,一名來自中亞地區的生物科學家胡羅說道:“我的團隊一直在研究生物晶片,蛋白質晶片如果是建立在工作試管內,可以進行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但如果是在生物體內,很抱歉,我想說,目前人類還沒有能讓大腦讀取生物晶片的技術。”
……
杜星宇的研究在繼續,而且進展速度飛快。他利用科技模擬器的人體資料資訊,已經得到了蛋白質分析的資訊儲存方式。蛋白質上鹼基的排列組合,將成為生物計算機的“基本數字”,不同的順序,就代表不同的字元。
而大腦神經,透過某種分子的傳遞,就能讀取這些資訊。
第一枚蛋白質記憶晶片的雛形,在科技模擬器上出現。
這是一枚比矽基晶片還要小的晶片,它小到可以植入到細胞之中!
而想要將它從模擬變成現實,杜星宇需要點樣機械裝置來製造蛋白質微陣列,一點點的將它製造完成。
“第一枚記憶晶片選什麼資訊呢?”杜星宇在思考著,他按照記憶晶片的儲存大小,選定了幾個目標。
每一個人,出生的第一步,就是學習語音和文字。如果記憶晶片能讓人直接記住所有的語言文字,人類將擁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和做創造性的工作。
杜星宇先選擇了6種國際通用語言的資訊,漢語、英語、法國、俄語、阿拉伯語與西班牙語。
作為記憶晶片,不僅能儲存文字資訊,還要能夠儲存聲光資訊。
隨後,杜星宇特意選擇了一套《現代大百科全書》,它涵蓋了多個學科,過個方面的知識。
文字、語言與百科知識,人類需要花費一輩子時間來記憶的內容,都將被儲存在這枚蛋白質基因晶片中。
當它被植入人的大腦後,神經系統就能讀取這些資訊。它可以把一名普通人,立刻變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當然,這並不代表被植入記憶晶片的人會變成天才,因為這些資訊只是他“知道”,相當於他能夠隨時搜尋到,隨身攜帶無數書籍,並不代表他“理解”和“運用”。
這就好比,同樣是看完一本書,每個人的收穫都不同。有的人能看完就忘,有的人能學習模仿,有的人則能舉一反三,推陳出新。
……
在不斷的研究和製造中,第一枚記憶晶片,終於被杜星宇製造出來。
它是一個呈膠質狀的超小“薄膜”,如果放在桌面上,仔細看都看不出來。
這枚記憶晶片可以植入人體和神經細胞相連線,透過資訊分子的交換向大腦傳遞資訊。
杜星宇為了方便植入,他將晶片與神經系統的連線做了極其精細的處理。這樣這枚記憶晶片就不用植入到大腦皮層,而是在人體任何一個部位都能植入,只要連線上神經系統就可以。
在杜星宇的第四節課結束時,他向學生們宣佈了這個訊息。
“各位同學,關於蛋白質記憶晶片,我已經研究出來。這枚記憶晶片儲存了六個國家的語言以及一套《現代大百科全書》。”
“有沒有人願意嘗試一下,植入這枚晶片?我向大家擔保,不用動腦部手術,也不會有任何副作用,它只是一些蛋白質而已,只需要在面板上做個小小的微創手術就能完成,而且我本人會植入這枚晶片,還有自願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