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前半段許秋他們在衝擊疊層效率,佔了實驗室所有的資源,後半段又開始整理實驗室,準備搬家,完全沒有開工的時間。
段雲沒有彙報。
魏老師善意的提醒了一句:“段雲、陳婉清,你們的畢業論文要抓緊時間寫,等收假以後,拿給我看看,我來給你們改一改。”
他們兩人,其實現在畢業論文都已經寫好了。
畢竟都發表了那麼多文章,只需要英翻中翻譯自己的工作,來寫畢業論文,難度非常的低。
也就是說,他們離畢業就只差一場答辯了。
而答辯這種東西嘛,只要工作量上去了,還有SCI文章和畢業論文的支撐,一般很難失敗,除非導師從中作梗。
田晴彙報了這兩週關於疊層器件電荷輸運機制的研究工作:
“我已經給瑞典馮盛東、芬蘭Ronald那邊分別寄送了樣品,不過還沒有收到結果……”
“我自己的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的進展……”
“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故事,仍然需要更多的實驗資料支撐,才能把故事給講出來……”
許秋聽下來的感覺,大概就是“在做了,在做了,但還有做好”,具體完成度有幾成,不是很好界定。
田晴做的實驗,其實還是比較容易的,她直接用許秋他們製備出來現成器件,進行CELIV、TOF測試操作就可以了。
而且,因為許秋改進了實驗室用的ITO基片圖案,所以現在測試CELIV、TOF都比較方便。
像之前用進口的固定面積的ITO基片,有效面積只有0.09平方厘米,在測試CELIV、TOF的時候,就需要反覆對光,讓光斑打到器件的有效區域內。
不然,如果鐳射沒有正好照射到電池器件上的話,就無法得到訊號。
現在這種2平方厘米有效區域的電池器件,就不需要對光了。
因為鐳射斑點的直徑大約是5毫米左右,也就是大約0.2平方厘米的面積。
隨便讓鐳射對著器件射就可以,根本不怕射歪。
陳婉清帶來了一些藍河公司那邊的訊息。
現在藍河公司已經開發出來了第二代刮塗機器,目前基本除錯完畢,打算正式上市,定價相對於第一代機器,上浮了20%。
魏興思沒有打算繼續購買第二代刮塗機器,現在組裡有一臺一代的刮塗機器基本上也已經夠用了。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組裡實在是沒多少儀器費可以報銷了。
另外,藍河光電材料公司的近期銷售勢頭果然有所回落。
這也很正常,除了市場暫時飽和,競爭對手反應了過來這些原因外,可能也和高校陸陸續續開始放假有關。
許秋組會沒有彙報,《科學》文章寫好投出,自己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本來他還打算在放寒假前寫幾篇關於Y系列材料的文章,然後投出去呢。
現在看來,時間完全不夠,根本寫不完,只能等收假過後再說了。
可能很多科研人的願望,就是可以完完全全不考慮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當中。
但在現實中,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非動用鈔能力,比如聘請一堆科研助理之類的幫忙幹雜活。
不過,大多數課題組並沒有這個實力,不得不把各種各樣的雜事分攤給學生。
韓嘉瑩除了幫許秋製備疊層器件外,自己的工作也沒有落下,PTQ1工作的文章,目標期刊AM,已經寫好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