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有機光伏器件也比較特殊,它的有效層是一種多相共混的體異質結結構。
理論上,一旦器件被製備出來,只要不是處於絕對零度的條件下,有效層的形貌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著。
也因此,即使是同一個器件,在不同時間去測試它,得到的結果都會是不同的。
只是人們一般不太會去考慮較短時間尺度下的器件效能變化,通常都是存放幾百、上千個小時,來驗證器件的穩定性。
因為短期器件的存放,會受到影響的因素太多,難以進行控制。
這時,許秋突然靈機一動,回憶起大約一年前,自己剛剛進入課題組的時候,田晴和他講述的一段實驗經歷:
“我週五蒸鍍好的器件,把它們放在了蒸鍍艙中存放,週日跑過來測試,器件效率居然比平常還高一些……”
自那以後,組裡其他人做器件都是半天,或者一天完成一批;
而田晴就要拖到兩天,甚至三天才完成一批,只有偶爾來了實驗興致,她才會在一天內把器件給做完。
當時,許秋聽到田晴的解釋也沒有太過在意,只當她是在給自己划水找藉口。
現在想想,田晴當時可能並不是在說謊,她確實發現了一個獨特的實驗現象。
而且,她說的這個現象,或許也是具有普適性的,比如在疊層器件中同樣適用。
也就是說,當器件製備完成後,不立刻進行測試,而是讓它們在蒸鍍艙內的真空環境中放置一定的時間,有機率會引起器件效能的提高。
這個變數比之前實驗者的那個變數要更加容易驗證一些。
許秋直接在模擬實驗室中開始操作,摸索不同體系的器件效能,隨蒸鍍完成後在蒸鍍艙內放置時間的變化趨勢。
其中,所選擇的體系包括各種經典二元單結體系,PCE10:PCBM、H22:ITIC等,以及最新的幾種疊層體系。
放置時間從0、1、3、6、9、12、18、24小時……不等。
接下來,繼續測試。
除了第一片器件的效率達到了16.15%外,後面測到第七片的時候,再次出現了效率更加高的器件,達到了16.24%,反超了模擬實驗室中16.22%的結果。
而且,能更佳的第七片器件,加工條件並非是模擬實驗室中摸索出來的最優條件。
這倒是比較好理解,模擬實驗室中的最優條件其實是針對於許秋的實驗操作,現在出現了兩個新的變數,最優條件大機率也會隨之而改變。
最終,許秋和韓嘉瑩兩人在實驗室裡忙活到了晚上十點五十分,終於把所有的資料都拿到手。
EQE曲線積分得到的短路電流密度與JV曲線中的結果基本一致,誤差在5%以內,說明器件效能的資料是可靠的,16%的效率資料是真實的。
結束實驗後,許秋髮現自己並沒有之前想象中的那麼勞累,感覺精力還是比較充沛的,可能是因為自己在手套箱外面工作,而且還可以坐在凳子上測試。
學妹的臉倒是有些紅彤彤的,不知道是累的,還是太過於激動開心的緣故。
因為距離電影開場還有一段時間,兩人選擇在216休整。
韓嘉瑩坐在許秋的腿上,陷在了許秋的懷中,就像電池插在了充電器上一般。
充了二十多分鐘電,學妹再次變得元氣滿滿,從許秋的身上彈了起來,歡快的說道:“下一站,電影院,我們衝鴨~”
五角場,億達影院。
雖然是凌晨的首映,但因為疊加了跨年的因素,人還是比較多的。
觀影人群的主體以年輕人為主,大機率是周邊魔都綜合大學或者魔都財經大學的學生。
電影名字是“凹凸曼大戰毒液”,許秋之前看了看宣傳的簡介:
主要講述的是這兩位宛如神邸一般強大的對手,在一場壯觀的戰爭中相遇,彼時世界命運正懸於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