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許秋思索怎麼把這個結果向大家公佈,讓大夥兒“開心開心”的時候,熟悉的腳步聲在樓道里響起。
不多時,魏興思便出現在216的門口,他一見面,便朝著許秋說道:“許秋,昨天疊層器件做的怎麼樣?”
昨晚,魏興思是打算等許秋器件做好後問一下情況的,結果被方光武拉出去喝酒了,一直到晚上十點多才結束飯局,然後他回了家,就把這件事給忘了,今天上午才想起來,想著給許秋打個電話問一下的,但是沒有打通。
“最高做到了15.00%,剛好是整數。”許秋淡定回應道。
“!”話音剛落,眾人齊刷刷的朝許秋這邊望了過來,行著注目禮。
莫文琳幾乎全程參與了疊層器件的最佳化過程,她的內心最為感慨:
大約一個月前,他參照許秋的想法,進行疊層器件的製備,開始只能做到10%左右,現在轉眼都已經15%了。
要知道,有機光伏領域這些年的效率上限,一年都漲不了1%,平均每年上漲差不多0.5%的樣子。
就這0.5%,都還是全世界所有相關領域課題組共同努力的結果。
而現在短短一年時間過去,有機光伏領域的效率上限都已經從12%,突破到15%了。
3個百分點的跨越,幾乎都是許秋一人的功勞。
而且,看這個勢頭,15%都阻擋不住許秋的腳步啊。
魏興思也是被驚到了,週五的時候許秋和他說做到了14.5%,那時候他就在想:“看這個架勢,再過一個月,估計效率有機會提高0.5%,摸到15%的門檻。”
沒想到,這才只過了一天,就突破了。
本來魏興思覺得他已經足夠高看許秋了,沒想到還是把許秋想的太簡單了。
有機光伏領域曾經的效率上漲規律,放在許秋這裡,通通不成立。
或許,下個月就能16%?
他彷彿真真切切的看到一篇《自然》在向他招手。
魏興思這些年大風大浪也經歷了不少,雖然內心的活動很是豐富,但臉上並沒有表現出失態,不過語氣還是略微有些激動,詢問道:“器件結構圖畫好了嗎?”
許秋搖了搖頭:“沒有來得及畫圖,我現場用筆畫一個吧。”
剛說完,韓嘉瑩就默契的遞過來一個實驗記錄本和一隻筆。
許秋接過紙筆,翻到實驗記錄本上新的一頁,一邊繪製器件結構,一邊講解道:“最優體系採用的器件結構中,底電池的有效層是三元J4:PCBM:IDIC4F體系,頂電池的有效層是二元PCE10:IEICO4F體系,中間的傳輸層分別為氧化鋅、MPEDOT……”
隨後,許秋又複述了一遍之前想到的疊層器件進一步最佳化方法:“接下來最佳化的方向,主要是材料方面,我打算同步使用其他課題組的材料,包括國家奈米科學技術中心的李丹課題組開發出來的COi8DFIC……”
魏興思連連點頭,本來他還想提些建議的,但想了半天,好像沒什麼可以補充的,許秋的最佳化路線和邏輯都非常的順暢。
於是,魏興思也沒有強行給許秋增加難度,說道:“可以,就按照現在的思路進行……對了,COi8DFIC材料,最好還是我們自己合成,或者找找看有沒有購買的渠道。”
其實,以現在魏興思的影響力,找李丹課題組要一些COi8DFIC材料多半是能要到的,但拿人的手短,代價就是文章要掛對方的名字,而如果是自己合成或者購買商業化的材料就不需要掛名,只需要引用對應的文獻即可。
“我明白,”許秋補充道:“COi8DFIC估計買不到,這種材料才剛剛出來,而且比較小眾,需要我們自己合成。”
“嗯……”魏興思想了想,說道:“這樣吧,鄔勝男,你幫忙合成一下COi8DFIC,可以嗎?”
“好的,沒問題。”鄔勝男答應的非常快。
許秋現在還不清楚COi8DFIC到底好不好用,模擬實驗室那邊還在合成,沒有拿到材料,如果最終結果並不好,就會浪費鄔勝男不少的時間。
不過,既然博後學姐都沒有異議,那他也沒有必要反對。
而鄔勝男的想法很簡單,現在有一篇CNS二作或三作的機會擺在她的面前,要不要珍惜?當然要啊。
許秋上一篇《自然·能源》,她因為貢獻不足,只混了一個四作,如果這篇貢獻足夠,混個二作那就非常的爽了。
對於CNS這種頂刊來說,即使是二作也是一種很大的榮譽。
像其他期刊一般不怎麼會提到二作,但一篇《自然》二作,拿出去也是有一定牌面的。
目前疊層的工作,莫文琳的貢獻不小,她現在做的就是和莫文琳去爭這個二作。
PS:八千字更新,擺碗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