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名利雙收,那自然是極好的。
許秋沒有因為洋蔥社的推文而亂了心,科研人員的工作重心終究還是要放在研究上的。
在寢室吃過中飯後,許秋將垃圾打包好,丟入樓下的垃圾桶,像往常一樣前往材一。
據說之後魔都就要實行垃圾分類制度了,就不能這樣隨意的丟垃圾了。
這或許也是大勢所趨。
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種花家進入快速城市化時期。
大家的目光聚焦於城市建設,對垃圾、汙水之類的問題並不重視,能找個地方存放垃圾即可。
但是,種花家城鎮化的速度太快了,人們很快就發現,城市周邊能堆垃圾的地方都堆上了。
浪費土地不說,還影響環境,直接影響了城市經濟效益,於是就開始了垃圾填埋場的建設。
典型的方式是在城市遠郊區找一個合適的山溝,對山溝做一些防滲之類的處理後就往溝裡倒垃圾。
一般這樣的垃圾場有十幾二十年的使用壽命,但往往十年或者十年多一點就發現這條溝被填滿了,然後就會封溝,做綠化或者做其他用途。
但這種方法事實上只解決了垃圾的存放問題,後期的滲濾液、沼氣、不可降解垃圾等都是問題,屬於治標不治本。
而且,國家的土地是有限的,一直用垃圾填埋的方法,總有一天會把所有的土地都佔滿。
要解決城市垃圾的問題,終極辦法還是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目前,國際上在垃圾回收方面做到極致的國家是霓虹國。
它們每個住宅小區有幾個固定的大型垃圾站。
垃圾站是用鐵絲網圍成的屋子,有插銷但沒有鎖,人們需要把自家的垃圾分類裝袋後送到回收站。
生活垃圾、書報之類的小件垃圾要放到各自對應的屋子裡。
傢俱、家電等大件垃圾放在屋子外邊,且需要提前買垃圾票。
回收站有專人管理,在將垃圾運走之前,他們還要進行仔細的分類,把有用的東西挑出來。
“垃圾需要分類”這個觀念對霓虹國人來說,差不多相當於國內的“不能隨地吐痰和大小便”。
如果不按照規定進行垃圾分類的話,就會面臨高額的罰款,甚至嚴重的還會被判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當然,沒有任何一項制度是完美的。
霓虹國的垃圾分類制度也因為太過於複雜和精細,而被很多人詬病,但至少結果還是比較不錯的。
國內如果想要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話,可以預見的是,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對於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人群體可能還好推行一些。
最難搞定的應該是像菜場大媽這類群體,她們都已經隨意扔垃圾扔了幾十年了,想要改變生活方式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做到的。
而且,有些大媽還擁有“你和我講道理,我和你耍無賴”的技能,也比較難以處理。
來到材一216,許秋和眾人打了聲招呼。
課題組的其他小夥伴們,都已經得知了許秋登上洋蔥社新聞的事情,不過她們倒是比較淡定。
畢竟和許秋朝夕相處,都已經習慣了,在看到推文後,她們心裡的想法大致是:“這個人怎麼和許秋一樣厲害呢?哦,原來就是許秋啊。那沒事了。”
許秋在自己的座位前坐下,開始思考今天怎麼繼續最佳化疊層器件的效能。
雖然模擬實驗室裡已經開始摸索了,但現實中的時間也不能浪費。
這時,許秋突然想起來週六器件效率突破15%的事情,還沒有通知其他人。
這週六學妹剛好回家了,沒有陪他一起做實驗;
魏興思週六下午倒是一直在218,許秋還去他那邊拿了一些新列印出來的文獻,同時發現魏老師原來是在辦公室用投影儀看美劇,晚飯後魏老師人就不見了;
吳菲菲學姐在週六下午也來了一趟216,她丟下一個快遞,和許秋閒聊了幾句,就離開了。
而許秋是晚上十點多才拿到15.00%的效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