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多塵緣幾多愁,心中一點塵不留。也就是你凡字的由來,再者賜你道號,丹陽。橫刀直入是謂丹,也是讓你心中留住那一“點”清靜之心。
今天在山下發生的事,為師也不想過多責備於你。為道者固然要懲惡揚善,所謂矯枉過正卻適得其反。應當效法自然無為之道,萬物便能自化。
天色也不早了,為師給你去下碗麵條,吃了早點休息吧”。
次日,夏一凡依舊每日卯時起床。也就是凌晨五點。
洗漱完畢後,從後山的一條小溪流裡挑來清水燒開,那是給師尊沏茶準備的,然後一路下到半山腰,沿著山門往上的石階清掃落葉,這些瑣事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來到觀門口,抬頭望去,牌匾上黑底鎏金的三個大字,輕雲觀。往前踏著前院,青石板路來到正殿。
給祖師畫像燃香行跪拜禮,然後,看師尊行拳完畢歸來,轉入正殿坐定後,夏一凡趕忙沏茶上前奉上。
並執弟子禮,這也是古法規矩。
接著早壇功課程式是先起澄清韻、吊掛、提綱、中啟請等。後接念淨心咒、淨口咒、淨身咒、安土、安天地等神咒。
然後奉誦《常清常靜經》、《消災護命妙經》、《禳災度厄經》、《玉皇心印妙經》,禮拜玉帝、雷祖寶誥、四御、南極、北七真、南五祖等寶誥。
然後以順時針方向環繞天尊坐壇旋轉九次,名為“轉天尊”,口中念雷聲普化天尊神咒。
日常事宜諸畢後,師尊說道:“凡兒,你現在的熬體功夫怎麼樣了”。
因夏一凡不是母乳餵養,自幼氣虛體弱。
老道,為其內服湯藥,外泡藥浴調理這些年來,身體逐漸強健,所以老道也傳授了些熬體練習,為以後的練習拳法打好基礎。
夏一凡恭敬的回答,“現在深蹲,和蛙跳石階,每天各做一百個。
一米見深的,蛙井跳五十次”。蛙井跳,就是挖一米高的土坑,跳下去再跳上來,一個來回算一次,叫做蛙井跳。
還有練習身法的訓練,拿一個簸箕,中間放著和自身,體重均等的石頭。
然後人再簸箕一寸寬的邊沿上行走,等掌握到行走平衡穩固,不會從簸箕邊沿踏空後,適量減去寫石頭繼續訓練這樣繞圈行走。
直到簸箕裡的石頭全部被取出,還能行走穩健就成功了。
當然還有走梅花樁,這些都是練習輕功的方法。
目前,夏一凡就在接受著這些基本功訓練,加強自身,耐力,彈跳裡,平衡能力,下盤抓地力,還有靈活性。
之所以能把幾個熊孩子打的那麼慘,也是受益於這些訓練。
雖然夏一凡還沒學習武術功夫和技擊套路招式,但身體素質和武功底子已到達一定的程度了。
而老道只是說了一句,“尚可”。夏一凡內心腹誹,“小道爺每天上竄下跳個沒完,哪天回房一躺下,就是渾身痠痛無力的啊。
你這個做師尊的就會上下嘴皮子這麼一碰,“嗯.....尚可。真把小道爺當猴耍吶”。
老道接著又問,“那為師傳授你的導氣之法是否勤加練習”。
夏一凡沉吟半天不知怎麼回答,只好向師尊撒嬌到,“師尊您傳授我的時候說,吐納配合打坐,會感覺內氣從海底到丹田氣海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