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秦淮河畔,一幢四層小樓,前身乃是一家名為“春風樓”的青樓,只因無力和沁雅閣競爭,被迫掛牌出售。
但老鴇子為了挽回虧損,執意要價逾七千兩之巨,多次洽談都未成功。
駱婉也多次在那個固執的老鴇子手中吃了閉門羹,可卻沒曾想,好琴如命的柳如是姑娘,不知使了什麼手段,竟然將春風樓拿了過來,為了結識大哥,竟以三千兩的價格轉給了駱婉。
駱婉自然是受寵若驚的,換作任何一人,怕都不能保持淡然,只是想到柳如是姑娘的想法,並未對自己一介貧家女有所企圖,如此絕佳機會,蘇家姐姐亦在旁邊,她自不會放過。
大哥留下的經營之道,雖有許多讓人難解之處,讓駱婉和蘇菡萏都有些摸不著頭腦,可大抵還是能通讀的。
春風樓剛到手,駱婉便將自家老爹拉來,在春風樓單獨闢出兩間房間,從此常住在春風樓,只為了對春風樓進行一定改建和佈置。
駱婉按照大哥的方案進行改造,一樓主要照顧低端客戶,主要供給尋常人家用餐,故而多設餐桌。
二樓多設雅座和品茗座區,可以免受嘈雜氛圍影響,另設四座演戲臺,可請一些“藝術家”在此常駐,具體所謂的藝術家,駱婉也不懂,只知道應該是一些特殊的人。
三樓設定安靜的包間,可供給家族聚會,商談事務所用,其中各自設定床鋪兩張,以免客人醉倒之後,可有地方休息,不至於露宿街頭。
床鋪用品皆是綾羅綢緞,每一朵花,每一針每一線,都是由心靈手巧的駱婉親自繡成,按照林陽的想法,婉兒的手藝,可不是區區小錢可以享受的。
當然,話說到這個地步,這個價格自然也是不菲的,單只是住一夜,便需要紋銀五百兩,可謂是漫天要價,加上菜餚的奢侈,這三層非達官顯貴,商賈富庶,消費不起。
在這第三層,按照春風樓格局,被駱婉闢出十二個房間,選單菜餚亦是極盡精緻,每道菜的烹飪時間,色香味皆是個中頂級,每一道菜都足以引爆人的味蕾,更有甚者,可要求定製菜餚,也可以要求大廚上門服務,一切周到滿意,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而且,在這十二個包間之中,會懸掛各地名家真跡供人賞玩品鑑,可謂是極盡奢華,處處透著金陵府的貴氣。
金陵文風頗重,文人世家,或有先人餘蔭,亦或在當地德高望重,資產來源必是不愁。
士子多,自然少不了各類風流韻事,其中許多人,尤其那些曾名動一方的才子佳人,亦或是才子與紅塵女子的糾葛,正是士子聚會茶餘飯後的談資。
早在夏朝之前,金陵城就被稱之為“帝王州”,曾出了不少的帝王。
但夏朝人都知曉,金陵最吸引人的,並非是它那得天獨厚的福地氣運,還是那些窈窕婉約,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家閨秀的氣質,金陵本地的俏人兒。
許是江南水土養人之故,讓江南地區成為了美人兒的搖籃,尤其以金陵女子為佳。
古有“天下美嬌娥,金陵佔三分”的說法。
金陵的女子,宛若清漣碧波,純淨而秀美。
因其文風鼎盛,書香門第世家極多,尤為重視禮儀涵養,故而女子從小便被教授各種禮儀,故而家教談吐俱,德行修養俱可稱之一流。
氣質擺在那裡,無論行走何處,無不是焦點。
秀外慧中,溫婉清麗等詞彙,彷彿就是為之而生。她們就好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白裡透著粉嫩的可愛蓮花一般惹人憐愛。
走在金陵街頭巷尾,便彷彿遊走在眾香園之中,哪怕街上買菜的婦女,只扎一方絲巾,依舊不顯老態,反而別有一番韻味。
照林陽心中所想,定是這個時代,還未有那許多有害物品,純天然的滋養,沒有毒素沉積,方才讓女子如此美麗。
春風樓的匾額已被撤下,新的名字駱婉還未命名,在她看來,只有大哥才有資格給酒樓落實名字,而且到時候,蘇倫蘇大人的墨寶必然是少不了了,這是事先說好了的。
整棟樓子,都是駱家四周的鄰居,此時都在不停的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