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陶謙的兒子進來大哭大叫後,陳登悄悄走到劉備身旁,小聲地對他說道:“玄德公,這位就是主公的公子了。”
經陳登提醒,劉備這才知道在房間裡大呼小叫的年輕人,原來是陶謙的兒子。
劉備眉頭微微一皺,感覺這人也太不穩重了,畢竟陶謙的眾多臣下就在旁邊,他一進來就只顧著大哭,全然沒把眾人看在眼裡,這一出,又是怎麼回事?
不過即使如此,劉備還是走上前去,對陶謙的兒子說道:“公子節哀,陶謙公身體欠佳,不能料理政務,眼下曹軍轉眼將至,還請公子暫代徐州牧之位,代陶謙公主持大局。”
劉備以大局為重,出面請求陶謙之子代替他父親的職位,總領徐州之事,以對抗即將到來的曹軍。
在漢朝,子承父業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戰亂時期,漢室已經名存實亡,各地州牧實際上就相當是一個地方國王,任命官職也只是象徵性地向漢帝請示一下,得到承認的的話固然最好,但即使不承認,也無關緊要,諸侯們一樣會任命自己的部下擔任各種官職,朝廷卻無法干涉。
就好比青州的刺史,公孫瓚作為幽州牧,卻任命自己的部下田楷為青州刺史,兩者職位相當,都是執掌一個州的關鍵要職,照理來說,公孫瓚根本沒有資格任命誰來擔任青州刺史。
可偏偏這是亂世,漢帝自保尚且困難,如何還有能力約束各地諸侯?所以,只要哪個地方的諸侯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即便他們想稱王稱候,朝廷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趣的是,袁紹也任命自己的大兒子袁潭為青州刺史,於是一個青州便有了兩個刺史,但只有最後勝利的那一個,才會名正言順的成為真正的青州刺史,而失敗的人,即便掛著這個名號,也只是徒有虛名罷了。
如今徐州牧陶謙病危,而曹軍即將進攻徐州城的訊息已經傳了過來,在此危急時刻,身為陶謙唯一的兒子,自然而然成為代替陶謙成為徐州牧的最佳人選,劉備這麼說,其實也無可厚非。
但劉備說出這番話後
,陶謙的兒子卻依舊伏在父親的床邊哭個不停。
劉備見他哭個沒完,於是又叫了一聲:“公子?”
這一回,陶謙的兒子轉過了頭,他涕淚橫流,哭道:“我爹爹都快死了,還主持什麼大局,打什麼仗?”
說罷,又伏在陶謙床邊哭了起來。
眾人看到陶謙的兒子竟然如此沒有出息,都不禁搖頭嘆息,似乎在他看來,自己的父親一死,天就塌下來了,什麼徐州,什麼州牧,對他來說都沒有意義了。
就在這時,陶謙緩緩張開了眼睛,開口說道:“玄德公,玄德公……”
陶謙說話有氣無力,況且身邊還有一個哭個不停的人,將他的說話聲都幾乎蓋住了。
但劉備就在陶謙的床旁,他看到陶謙突然甦醒過來,驚喜萬分,於是走了上前,對陶謙說道:“陶謙公,你醒啦?”
這時陶謙伸出枯槁的手臂,左右搜尋著什麼,一邊摸索,一邊說道:“玄德公,你在哪裡?”
眾人看到陶謙明明睜開著眼睛,卻連身在床邊的劉備也看不見,大家心裡都不約而同地明白,這個老人,命不久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