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想著回家,可哪裡又是吳銘的家呢?都未有一個確切的定義。
周國?
靖皇朝?
或是璇璣大陸?!
此三者皆非其之所想,同是天涯淪落人,四海何處不為家?落草為寇,據荒為匪,哪兒都不是家,哪兒都體會不到和諧溫馨的親切感,更別說家國情懷。
沒有國,哪兒來的家?
沒有家,又怎有哪兒來哪兒去的國?
一家為小,大家為國。成千上萬的小家聚合,才組成了偏安一隅的國。那麼問題來了,家與國之間,孰輕孰重?
大部分人通常以為,自然是國為重!
實則不然。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家為地。若失去這天下萬民所組成的家,國將不復存在,家亦名存實亡。之所以國事大於家事,是因為‘國’建立在‘家’的基礎上。國事即家事,家事卻不可代表國事。
國亡,家亦不能倖免。
國在,雖不能保證絕對安穩富足,至少能讓千千萬萬的家庭得以苟延殘喘。
所以,行軍打仗保疆守土,甚至為國捐軀,其實是一份莫大的榮耀!戰勝,則國可養精蓄銳,民眾無需心驚膽顫。
這麼認為的話,永遠是‘大家’優先!
吳銘原本就沒有家,沒有國,沒有什麼江湖道義人情世故可言,這些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些不敢妄想的奢侈品。什麼傢什麼國,他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人來世上走這麼一遭,究竟是為了什麼?
為了吃?
為了穿?
為了用?
為了玩?
還是為了竣工使命?!
諸如此類的問題,許多人都拿不出個真正令人信服的答案。或許,讓少年來徹底解開它那神秘的面紗,正是生命的關鍵意義所在,旅途依舊漫長……
絞盡腦汁,吳銘突然又想到一件事!
張三?
李四?王老五呢?
大概都死絕了吧!在那種鳥不拉屎寸草不生的鬼地方,極寒冰晶匯聚,普通人能活著出來?想也不可能。
但吳銘要在此鄭重發出宣告:人可不是他殺的!那是他們自找的!誰叫他們個個都沒安好心,落得了現在這個下場也是活該,活該沒人替他們收屍!
真要追查下來,少年頂多是間接殺人。
間接殺人也是殺!到時飛來橫禍咂在他頭上,他吳銘也只能乖乖認栽。
反正不管了,先走為上才是正道!在這裡呆久了也毫無意義,索性他又將樹下的衣物收進了百寶囊,一個勁地往原路照搬折回,抵達人聲鼎沸的城郭再說。
……
九龍郡,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