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龍,何不發一言?”
劉備神色一振,上前行禮拜曰:
“目下正值亂世,群雄並起,天下分崩,百姓無積歲之年,天子流亡於外。
漢室傾頹,諸侯當道,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只恨才疏學淺,勢單力孤,惟望元龍以蒼生社稷為念,開愚魯而賜教。”
陳登哪敢受此大禮,連忙避讓,神色間滿是感慨。
“曹、袁者,環伺徐州之虎狼也,使君者,羔羊也!
今虎狼相爭,無論勝敗,使君皆可坐徐州而收漁利,當趁此時機,自謀發展,招兵買馬,穩固基業。
天子之爭,群雄竟逐,管他們檄文還是矯詔,奉駕亦或劫駕,使君又何必去趟這渾水?”
“先生所言,乃為備計深遠也。”
劉備謹再拜。
“然,諸侯皆逐利,唯備逐義,諸侯悉以暴,而備以仁,今為私利而失忠貞之節,備不為也。
若能拯天子,救萬民,匡扶漢室,還於舊都,備雖萬死亦含笑於九泉之下。
元龍若不教我,如蒼生何也?”
陳登好一聲長嘆,這才抬手指小沛方向,“既已下定決心,何不遣使往小沛以召呂布?
若我所料不差,他亦當亟尋使君,或可引以為援。
然呂布此人,弒主之犬,見利忘義,反覆無常,使君可用之,而不可信之,當時刻警醒,小心提防。”
“奉先?元龍之意,莫非他也得蒙天子詔令?是了,他曾誅董賊以正天下,天子發詔,定然有他。”
既得指點,劉備復施一禮,遂安排整兵事宜及遣人召呂布等諸事。
廳堂內,眾皆散去,唯陳登凝望劉備離去方向,久久無言。
【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雖萬死亦含笑九泉耳。】
那忠義雲天的模樣,至此刻猶在眼前!
兄弟三人而立,皆是滿面英雄氣,讓他好不豔羨。
玄德公啊!你還真是讓登又愛又恨。
他于徐州擇主而事,放眼天下諸侯,未有仁義如玄德者。
也為這仁義,恐難立足於亂世,令他不敢以家族性命相托。
亦因此仁義,得現於亂世之中,更教他好生不捨,忍不住出言相勸。
可若方才,玄德果真聽從他的計策,坐鎮徐州以待天時,隔岸觀諸侯競逐天子。
那他陳元龍,才教是真的不捨。
......
小沛。
呂布也急召陳宮,商榷大事,二人共謀之時,聞聽甲士傳報,“劉玄德遣使來召!”
陳宮笑曰,“此必陳元龍之謀耳。”
“公臺何以教我?”
“將軍自去可也。”
言畢,他將方才商議之袁術書信遞予呂布。
“唯有一事,將軍不可答應他合兵共進,只推說需尊‘大將軍’令,兵出沛國以伐濟陰,直插陳留、東郡等曹操腹心之地。
僅此,無論成敗,可為將軍謀立身之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