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今窮途末路,號呼靡及,匈奴未必不可為大漢之忠良也。”
天子雖覺古怪,還是頷首稱是,“董卿所言有理!”
這邊剛給匈奴人發詔,那邊楊奉又舉薦,“左近有白波渠帥韓暹、胡才、李樂等人,嘯聚一方,陛下請遣使詔之。”
若說匈奴人,天子還只是心存疑慮,此刻卻是真感茫然無措,他皺眉謂楊奉曰:
“楊卿,朕聞白波賊眾,黃巾之餘孽耳,他們也是大漢忠良?這...這不妥吧?”
“哎呀,陛下!”
楊奉扼腕頓足,“此誠危機存亡之際,飲鴆尚能止渴,何況黃巾乎?”
天子:“......”
帝沉默嘆息,無奈允之。
不久,李、郭二人率大軍掩殺而來,楊奉、董承抵擋不住,所幸此時又有匈奴右賢王去卑並白波渠帥韓暹、胡才、李樂趕來救駕。
眾人合力雖亦不敵李傕、郭汜,到底猶有一戰之能,遂一路相救,一路逃亡,往洛陽奔命。
是日,李、郭暫退,天子遂賞來援之匈奴人,又將參與過黃巾之亂的韓暹拜為徵東將軍,胡才為徵西將軍,李樂為徵北將軍,委以重任。
因其等兵馬在手,故此黃巾賊三人,便與楊奉、董承共掌朝政。
於是韓暹、胡才、李樂專權,百官稍有觸犯,竟於帝前毆罵。
其又故意送濁酒粗食予天子,更聯名保奏部曲、巫醫、走卒二百餘親信,為校尉、御史等官,刻印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
劉繇裹挾其中,怎麼也不會想到,身為漢室宗親,有朝一日,他竟於天子駕前遭黃巾賊毆打辱罵。
奇恥大辱,豈能不報?由是則心中更為迫切,只覺對比之下,袁術這等大漢忠良,正得發邪。
“袁公何來遲也?”
......
與此同時,曹操於兗州離得最近,驟聞天使將至,忙率眾出迎。
但見一黃門郎,面黃肌瘦,襤褸步行,得見有人相迎,忙問:
“來者可是兗州刺史曹公?”
曹操稱是,黃門郎如見親人,涕淚橫流,告之李、郭亂政,天子出逃長安等諸事,又傳天子詔,泣首曰:
“朕遭逢亂世,逆臣李傕、郭汜禍亂朝綱,欺君罔上,以致宗廟蒙塵,社稷將傾。
今暫脫虎口,就入狼穴,才離狼穴,又至魔窟,群狼環伺,滿目國賊,內外交困,危在旦夕。
縱觀天下,唯兗州刺史曹操,乃漢室柱石,望速整甲士,星夜兼程,救朕於危難,扶社稷之倒懸。
候卿甚矣,勿負朕望!”
聞聽此詔,得知天子近況,群臣皆有不忍,無不悲從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