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來幹什麼?
故而我猜測,攻打我青州的奮武軍軍隊,最多能有三萬人。
而從北海郡到達東萊郡,有兩條必經之路,那一條不防守都不行!
僅有的三萬人馬又要兵分兩地防守。
每一縣的兵力將更加稀少。
而反觀我們,整整有五萬大軍。
若我們在其中的一座縣城之外,佯裝大舉屯兵;然後對另一座縣城,則發動最猛烈的攻勢。
我認為,不出三日,此縣城必破。”
袁譚聽後,大喜道:“仲治叔父之策,小侄定會銘記於心。此戰若勝,仲治叔父當居首功!”
辛評再次笑道:“大公子,你這話可就說錯了!
這一仗,我並沒有參與,我能力有限,只是在後方,為大公子籌備糧草,治理郡縣。”
袁譚眼中的精光一閃,然後對著辛評深深的一拜,說道:“叔父!大恩不言謝!
若有朝一日,我能榮登大位,叔父定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
這是我對叔父的承諾,亙古不變!”
此戰的交戰雙方,兵力懸殊,故而取勝的難度不大。
若讓袁譚獨自領兵前去,所有的功勞,必然是袁譚的,不存在辛評幫忙的成分,能充分的證明了袁譚能獨當一面的能力。
在袁紹傳位的時候,這可是一個大大的加分項,袁紹不得不考慮。
想明白了這些的袁譚,才會對辛評深深的一拜,並說出那番話,來表達自己的謝意。
辛評等的就是這句話,但此時卻不能表現出來,故而只能輕輕的擺了擺手,說道:“屬下的一切,都是大公子給的,理應為大公子謀劃一切!
大公子說這些,就見外了!
哦,對了!大公子,此番前去,有一點需要注意:奮武軍中的猛將眾多。
就連我軍中昔日的猛將顏良文丑都不是他們的對手,故而不要與其鬥將。
一力降十會,直接大軍壓上!”
袁譚對著辛評點了點頭,說道:“謝叔父的建議,小侄記下了。”
......
三日之後,黃縣城外。
袁譚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選擇了攻打黃縣。
之所以選擇黃縣,原因有二。
一是據袁譚所知,黃縣的城牆的修建年代久遠了一些,故而好攻打一些;
二是曲城縣依山而建,大軍不能完全展開,兵力上的優勢不能盡數發揮。
當袁譚看著面前這高大的城牆時,心中卻是怒火中燒。
曾幾何時,這是自己的地盤,自己到來,城中的眾多官僚都要出十里地來迎接自己。
可是現在,這裡卻變成了奮武軍的地盤。
自己率領四萬五千大軍到來,迎接自己的,只有那冰冷冷的箭矢和巨石。
袁譚也不多說廢話,直接下令道:“給我攻!第一個上城牆者,官升三級,賞黃金百兩!”
隨著袁譚的命令下達之後,袁紹軍的將士便朝著黃縣衝了上去。
袁紹軍可是這個時代的正規軍隊之一。
攻城武器齊全,什麼巢車,投石車,破城錘,木幔,雲梯等等,應有盡有。
首先說第一件攻城武器—巢車,又名樓車,是一種專供觀察敵情用的瞭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