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帶回家給兒子吃,李東主是真神仙。”有人不捨得吃,考慮孩子。
“給你吃的,你給孩子吃,或許會吃出問題。吃吧!”
“這香腸裡面的肉怎麼這麼瘦?”
“因為是雞肉啊,豬的小腸的腸皮,灌的肌肉,大腸的是不知道哪去了。”
“大腸的紅燒了,不方便製作香腸,特別費勁。”
“羊的腸子也好啊。”
“羊的腸子做別的東西了,還有羊湯吃了,估計也有香腸,只是今天沒給拿。”
“你們說李東主怎麼飛的?晚上說看不清楚,有東西帶著飛,今天眼睜睜瞧著李東主一步步登天。”
“管那許多作甚?反正我知道李東主對我好就行。”
“吃,吃完了問問,能不能給家裡帶回點東西,哪怕花錢呢。”
“對,問一問,估計問了就不會花錢。”
百姓們就沒去想哲學方面的問題,他們就著煎餅果子的事情說。
這東西好吃,尤其是果子,居然是軟的,不是一般人賣的那種硬的。
其實他們不知道,正宗的不管是放油條的,還是放餜箅兒的,都是脆的。
這個東西的起源在山東,煎餅卷大蔥。
後來傳到天津,天津麥子少,綠豆多,於是就用綠豆麵。
就跟北京的豆汁一樣,綠豆的,發酵的。
天津與北京挨著,很近。
包括唐山一帶的綠豆糕,蒸的。
這玩意兒在浙江就不行,因為綠豆少,你要說糯米的,可以聊一聊。
李易對這些情況都知道,他就不想吃太硬的,容易傷嘴,碰破上顎,要養好幾天。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很硬的油條,怎麼變軟?
麻花可以用牛奶、雞蛋來處理,炸完也是軟的,油條呢?
好辦!吃貨的國家百姓早有應對之法,多放一會兒,然後油條就軟了。
如果還不行,就是沒有時間繼續放了,製作煎餅果子的時候,把油條放進去,關小火,慢慢用水汽來讓油條變軟。
若是追求速度,還要軟的油條,簡單,往上刷水,一刷一加熱,軟了。
所有的食物最後給人的口感和味道,皆能調整。
李易吃著就覺得不錯,有小紙條,說了永穆公主攤的、小蘭做的湯。
同樣的工序和材料,吃的時候就會發現,口感翻倍,味道提升百分之三百。
“我眼看著他作弊,卻看不出來如何做的,告訴我一些內容,我依舊茫然。”
姚崇如今最無所謂,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他方才也抹眼淚了,太激動啦!
現在回想,依舊情懷不改,眼眶溼潤。
他糾結,曾經李家莊子的技術碾壓太下,他找到工匠追不上步伐。
現在就當著你的面告訴你他在作弊,你偏偏找不到哪裡有問題。
“於百姓何……所益,自是當許。”
宋璟習慣性找李易麻煩,他想說於百姓何干?突然見豆盧貴妃望過來的眼神,立即改口。
豆盧貴妃把陛下養大的,可不是隻餵飯,還教授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