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放一條木棍,鴿子抓起來方便,這個地方的牆要能拆卸,冬天的時候鴿子需要避風,開春後要通風……”
在李家莊子後買的地的位置上,莊戶們聽著別人講解。
講解的人不是李易,養鴿子而已,用不著他,大唐有人會養鴿子。
還有人用鴿子來比賽、鬥鴿。
鬥雞、鬥狗、斗香,什麼都要鬥一鬥。
都能養得了鬥鴿,信鴿自然也會養。
關鍵是李易沒養過鴿子,他查資料的東西,不如別人實際操作好。
鴿子養起來招人煩,尤其是城市當中,帶哨的鴿子是噪音,鄰居的窗戶不能開,陽臺和玻璃上有鴿子屎。
更關鍵是有協會的會員,平日裡交流的竟然是鴿子擾民,除了被起訴外,基本上不用擔心被處罰。
而國人不願意起訴,李易就反感,因為一些人的人性而反感養鴿子。
他接觸不到,便不會,甚至不願意去了解,只知道賣的烤鴿子一般是十到十五元一隻收來的。
現在他需要了,為了不擾民,選擇空曠的地方,周圍幾里地的無人區域。
他以為鴿子只有在春天之後才能孵化呢,沒想到冬天也行。
而且冬天只要溫度稍微高一點,鴿子就願意產卵孵化。
查資料,顯示國外有用暖氣的,國內基本上不用,調整下四面的圍板,就可以了。
“小易,想把鴿子用在軍事通訊上不容易。”
盧懷慎住院中,他知道李易開始養鴿子了,說出自己的想法。
“養鴿子不易,運輸鴿子更難。不過有鴿子通訊,可以掌握主動權。
養鴿子的成本並不高,鴿子長得快,訓練的時候,一個人可以訓練一大群。
哪怕一隻鴿子加上運輸費需要十緡,只要它能把訊息傳到關鍵的地方,就是賺。”
李易其實是想用鴿子參與大的戰役,一次就能打得吐蕃需要修養很多年。
誰讓他現在製作不出來電報呢,如果有無線電報。
從大唐放到吐蕃,一路上設好中轉點,再有邊關的大唐各部也有電報機。
那就可以主動去挑釁吐蕃,吐蕃軍隊只要敢動,必然有行軍路線。
大唐的部隊還有望遠鏡,配合著偵察兵的電報……
盧懷慎哪曉得旁邊的李易在考慮一種劃時代的東西,他對李易說:“鴿子養多了能吃。”
“為什麼不養雞鴨吃?養鴿子可比養雞鴨費勁,總要清理鴿舍。”李易不想吃鴿子,太小,肉少。
他跟著再說:“鴿子又不是麻雀,麻雀在糧食要收穫的時候吃糧食。
用上網,一次網一堆,吃。
麻雀在平時的時候吃蟲子,所以平時不捕捉麻雀。
從大的方面講,麻雀吃掉的蟲子更多,它吃掉的糧食比它吃掉的蟲子所吃的糧食要少。
可是麻雀成群結隊,眼看要收穫的時候,到誰家的地裡吃作物,誰家會願意?”
盧懷慎:“……”
“老夫病得太重了。”他嘟囔一句。
“後天你就回去了,小病,醫不了全大唐得人,醫一小部分人還是可以的。”
李易說起這個便嘆口氣。
他那個時候也沒說可以醫治所有人,好一點的是,他所在的國家其實才是世界上醫療最好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