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呵,”申孫臉上浮笑,將錦盒合上,遞還過去,“既為申大人鎮宅之寶,申某不敢奪愛。”
申寶兩腿一彎,跪地又叩:“申爺若是不受,孫兒就不起來了!”
“唉,”申孫收起錦盒,嘆道,“申大人如此相逼,申某就不好駁面了。不過⋯⋯”將錦盒納入袖中,彎腰扶起申寶,“大人所求之事,在下雖可盡力,但成與不成,還要看大人的造化。”
“是是是,”申寶連連拱手,“孫兒謝爺栽培!”
申寶走後,申孫又候一時,看到再無客人,便吩咐僕從清點禮品和禮金,安排入庫,將清單納入袖中,走向後花園。
後花園的東北角有片竹林,竹林裡隱著一處宅院,宅邊是個荷花池。眼下時令不到,荷葉尚未露頭,水面上冷冷清清,一眼望去,多少有些落寞。
宅院門楣上是奉陽君親筆題寫的三個大字—聽雨軒。
這兒安靜、空敞,既是奉陽君的書齋,也是他私會友人之所。
廳堂正中,奉陽君閉目端坐,公子範、左師、司徒、趙宮內史等七八個朝中重臣侍坐於側,皆在垂聽御史講述朝堂之事。
御史講得繪聲繪色,眾人無不喜形於色。
待御史收住話頭,公子範情不自禁,對奉陽君笑道:“哈哈哈哈,果然不出小弟所料,只要君兄不去上朝,朝堂上就沒人了!”
眾臣皆笑起來。
司徒附和道:“公子所言極是,朝中百官,沒有不聽主公的。”
見眾人止住笑,奉陽君輕輕咳嗽一聲,掃眾人一眼,目光落在御史身上:“安陽君沒說什麼?”
“回稟主公,”御史拱手,“殿下詢問主公為何不來上朝,安陽君說,”略頓一下,輕咳一聲,學舌安陽君,“‘回稟殿下,臣不知。’”
因他學得極像,眾人復笑起來。
奉陽君再次擺手,探身急問:“後來呢?”
御史搖頭:“後來就不再吱聲了。臣見朝堂冷場,這才稟報主公偶感風寒,貴體欠安之事,殿下當即吩咐肥義前去安排,說要親來探視主公。”
“哦?”奉陽君探身,“殿下何時前來探視?”
“臣不知。想是後晌吧。”
奉陽君略一思忖,微微笑道:“嗯,他來看看更好。”轉對公子範,“八弟,我威逼中山,引起燕人不滿,燕公已派子之引軍六萬前來阻我,我想再調晉陽守軍兩萬協防代郡,鎮住燕人。待會兒殿下前來,我就向他討要虎符,煩請八弟躬身走趟晉陽!”
“舍弟謹聽兄長。”
“還有,”奉陽君從袖中摸出一道諭旨,遞給公子範,“到代郡之後,你可傳我口諭,暫攝主將之位,節制三軍。待大事成日,大將軍之職就由八弟繼任!”
見奉陽君委此重任,公子範激動得聲音沙啞,跪地叩道:“臣弟領旨!”
奉陽君扶起他:“八弟快起!”又轉向旁側的一個寺人,“君上近日如何?”
那寺人顯然是特意從洪波臺趕來的,拱手道:“回主公的話,君上高燒未愈,這又患上癆症,聽太醫說,至少還要靜養三個月。”
“聽說這癆症嬌氣呢。”公子範接道,“如果傳言不誤,先秦公就是得了這病走的!看那樣子,君兄這一病,怕是下不來洪波臺嘍。”
“靜養三個月?”奉陽君似是沒有聽到,捋須有頃,顧自說道,“嗯,能有這點時間,也就夠了。”轉對眾人,“諸位愛卿,爾等各回府中,自今日起,務要謹小慎微,靜候本公旨意,不可擅發議論,不許捅出亂子。待大事定日,本公自有厚報。”
眾臣叩道:“臣領旨!”
眾人退出,奉陽君又坐一時,緩步走出戶外,對著荷花池裡零星散佈的殘枝敗葉凝視有頃,開始活動拳腳。
申孫打遠處走來。
奉陽君見他走到跟前,收住拳腳,問道:“客人都來齊了?”
申孫點頭,從袖中摸出賬簿,雙手呈上:“回稟主公,下大夫不說,中大夫以上大人前來看望的計二十四員,這是禮單。”
奉陽君接過禮單,翻閱:“你去擬個條陳,凡上此單之人,可視原職大小,晉爵一級。沒有實職的,補他實缺。”
“老奴已經擬好了。”申孫從袖中又摸出一塊絲帛,雙手呈上。
奉陽君接過,看也未看,順手納入袖中,仍舊翻那賬簿。
翻至最後,奉陽君的目光凝住,轉向申孫:“足金六鎰?這個申寶是誰?為何送此大禮?”
“回主公的話,此人原系肥義手下參將,見主公勢盛,於去年託司徒門路投在主公麾下。今見主公有恙,藉機再表忠誠而已。”
“嗯,”奉陽君點頭,“想起來了。好像已經升他什麼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