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孫元良,將軍您好。”
面對電話,孫元良的顯得畢恭畢敬。固然他是中將,可面對德國軍官顧問團法爾肯豪森將軍的時候,也是執部下禮的。
“什麼,援軍,顧問團的援軍……”
顧問團能有什麼援軍,聽說顧問團正打算組織一個傘兵學校,難道這幾天工夫居然就已經有了部隊。
固然孫元良有一般中國軍人的短視,因為黃埔系的軍官受是日式訓練,而德械師受的是德式訓練。
從某種角度講,黃埔系的軍官根本發揮不出德系部隊的威力。
就好比孫立人執掌前的稅警總團,當時是黃傑擔任稅警總團的團長,到任後非要改美式訓練為黃埔學的日式訓練。
至於蠢不蠢,看西點出來的孫立人帶的新38師的戰績,比一下就有結果。
畢竟小日本的步兵訓練,不過一是戰戰術的改良提升版。
在二戰時,無論對付小鬍子閃電戰,還是毛子的鋼鐵洪流、包括鷹醬的空地一體戰。小日本的戰術,都屬於末等不入流。
遇到上面三個國家,都是隨時被吊打的結果。
抗戰之敗,可以說一部分原因在於軍事上哈日的將領們,跳不出日本人的戰術掌握。
倒是在印度伽蘭姆訓練出來的新軍,對付小鬼子的時候,要輕鬆的多。
“是,我一定好好安排他們……”
話是如此說,孫元良卻打心眼裡不喜歡那個喜歡擅自行動的傢伙。
但他帶來的數千援軍以及數十門火炮,對於此刻的國防工事的崑支線作戰大有好處。
等孫元良放下電話,一直等在一旁的參謀長張柏亭在一旁悄聲說話,
“軍座,我們從上海帶出來的日本紗石的棉紗,已經按您的吩咐在蘇州、無錫、常熟三個地方分批賣掉,價錢也還好……”
說到這兒,他稍稍觀察了下孫元良的臉色,深刻理解他對於張四行有多麼討厭,然後又接著說,
“按您說的,給咱們歸隊計程車兵們發了些,剩下的……”
此刻包括八十八師的退卻,也完全是潰退式的。
至於他自己則是看到英軍守衛的日本豐田紗廠人去樓空,乾脆把遺留的幾千包棉紗用三十多臺軍車以及小火輪運到剛剛說到的三個地方賣掉。
賣掉敵軍資財拿來慰勞自己部下,這不算什麼。只可惜那些百戰老兵的傷員們,卻不及那些棉紗值錢。
初到此地時,孫元良僅帶了幾個衛士。還是後來逃出來的部隊陸續在蘇州集合,也不過聚兵七千餘人。
雖然此刻八十八師已經定下要擴編成七十二軍,然而這麼一點兵力守著崑支線,他依舊感覺到心裡沒底。
聽到張柏亭還要述說棉紗的事情,心中有事的孫元良只稍稍舉手,前者就已經懂事的閉上嘴,不再多說。
“你對那小子怎麼看。”
那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