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今日也要去北巷裡去?”
“是。”
那婦人一提,便勾起了燕茗瀾好奇的心思,燕茗瀾提了幾隻燈籠,喬天爍所帶的侍衛又各自拿了幾隻,將這幾十只燈籠全都帶了走。
“北巷是什麼地方?”
喬天爍並未解釋,只道:“若是好奇,便陪本王去瞧一瞧吧。”
說著,喬天爍領著燕茗瀾繞了幾路的彎,走到了一處流民巷裡去。
這巷子裡隱約有一些酸腐味,似是前些日子下了雨,所積的雨水還未散乾淨。
房簷瞧著十分地新,應當是近些日子重新修整過了的,房簷卻是十分的陳舊,牆面已經破爛不堪了。
燕茗瀾與喬天爍剛踏進了巷子沒幾段路,就已經有人出來“迎接”了。
來人是三個約有七八歲的孩童,與喬天爍十分親暱。
“參見王爺!”
喬天爍僅是應了聲,就隨著那幾個孩童往巷子的深處前行。
“這是東璃國的流民巷,住的是些它國逃難來此的流民後代,多半因為語音不通,也只能做流民,做些苦力的差事,皇兄吩咐本王多加照顧。”
燕茗瀾這才恍然反應了過來,這些人的確不是東璃國人的面孔。
東璃國人皆是金銀色的髮絲與耀眼如寶石般的眼眸,而這些人,皆是烏黑的長髮,面容也與翡月國十分相似。
“王爺,您來了,聽聞您有些日子不在京了。”
這巷子裡住了約是有四五十戶人,一戶又有七八口人,巷子卻是不大,看起來像是隻能住下十幾戶人的樣子,竟擠了這麼多的人家。
說話的是一約有三十來歲的男子,拄著一支木棍,一瘸一拐的走著路。
“嗯,忙著討好王妃,昨日才回京。今日便先過來瞧一瞧了,聽聞屋簷已經修繕好了,便送些燈籠過來。”
“王妃?”那男子似是還未反應過來,又瞧了一眼站在喬天爍身側的燕茗瀾,這才聽出了端倪,道:“敢問這位姑娘可就是王妃了?”
“正是。”
喬天爍將手上的油紙包遞了過去,道:“小寶喜歡的栗子糕,他近日身體可還好?”
男子露出了些許傷心之意,眼神不知該安放在哪裡,四處張望了許久,道:“小寶,沒啦。咱們這些流民這日子越來越難過了,早前那些粗活,原先是能做了混口飯吃的,結果這近來一聽聞咱們是流民,就連這粗活都不願要咱們做了,早前沒有錢,也沒什麼辦法了不是。”
“本王不是交代過了若是急用錢,可去爍王府取,此事本王會與皇兄稟報,為你們謀個生路的。”
男子聽了,連忙擺擺手,道:“哪能一直拜託您吶,罷嘍罷嘍,別提這些傷心事了。您這燈籠送過來了,在下這便找人將那燈籠分發下去,都掛上,瞧著也好看。娘子!你出來陪陪客人。”
“本王隨你一同去。”
那木門被人推了開,走出了位婦人,瞧著竟已經有了煙容,頭髮也花白了好幾縷,年紀也不過才二十出頭罷了。
婦人懷裡抱著了一個粗布包著的嬰孩,身後又跟了一個能有七八歲的,還在吮吸著手指,拉著孃親的衣角。
“有客人來了你也不叫我,我還當你與劉二家的閒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