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兮姜端著雜糧粥出來的時候,田豐明兩人已經幫著李氏將桌子擺好了。
夏日,田家喜歡在院子裡吃飯,涼快一些。就著天上的紅雲,遠處落在山頂的紅日,頗有一種紅紅火火,幸福的滋味。
田家人口簡單,也沒有那麼多規矩。飯菜擺好,便上桌吃飯了。
田豐明、田清明、李氏三個下地的勞力,一大碗雜糧粥要幹一些。兮姜、田橘一人一小碗雜糧粥,要稀一些,但也看得到碗底的雜糧。
田家老太太王氏也是一個大碗,但和兮姜兩個小孩子一樣,稀一些。
桌上還有一大盆,今天剛剛摘的野菜。
夏天正是野菜生長的時候,倒也不至於太節省。城裡人金貴不吃野菜,地裡的蔬菜都是可以拿到鎮上或縣府去賣了換銀子的。
偶爾,王氏也會摘一些,給家裡人改善一下伙食。但對農家人來說,有野菜吃,就沒必要吃那可以換銅錢的金貴物。
這一頓飯吃得簡單,但一家人完完整整的,倒也和諧美滿。
翌日。
田豐明和李氏繼下地幹活兒,田清明留了下來。
田豐明想著地裡的活兒也沒多少了,正好讓弟弟將昨天杏兒說的木架子做好。
他們三個勞力下地的時候,家裡就兩個孩子一個老人。說不定什麼時候,杏兒和橘兒兩個小孩兒就要到井邊提水。萬一出個意外,他得後悔死。
昨晚,田豐明和李氏兩人討論的時候,也一陣慶幸,還好早早發現了。
田清明退學以後,跟著隔壁的張老爺子學了一年的木工。
不過,張老爺子的大兒子在州府混得不錯,前年將他接到州府享福去了。田清明的木匠手藝,也就攔腰截斷,剛剛學了個入門。
不過,做一個簡單的轆轤還是很容易的。
況且邊上還有兮姜這個老師在。當然了,兮姜只是在關鍵部分隱晦提點一下,並沒有很明顯的幫忙。
兩人花了一上午的時間將轆轤搭好。兩根粗壯的支撐木深深插入井口石壘邊的泥土裡,其上一根略小一些的木頭橫穿而過,支撐木中間被掏了一個比橫木大一些的空洞。
正好讓橫木可以轉動,又不會掉出來。轉動的彎曲把手部分,做了一個木阻,可以防止橫木滑出來。
完成以後,田清明看著眼前,簡單卻很實用的轆轤很滿意。轆轤搭好以後,他試了試,不僅僅是更安全了,也更省力了。
王氏也高興的很。她每天都要提幾次水,這架子搭上以後,對她來說減輕了不少負擔。
隨後,田清明又找來了兩個大石板,將井口又改小了一些,只需要容納水桶上下就足夠了。
田橘在一旁看得十分新奇,忍不住上前試了試。
小小的她竟然都可以提上來小半桶水,“這個好厲害啊!妹妹好棒。”
晚上,田豐明兩人回來之後,看到院子裡,新出現的事物也好奇地試了試。同樣,十分驚喜。
心裡對兮姜又重視了一分,想著以後可得注意了,可別長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