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明在地裡勞作一天了,也十分疲憊,將兮姜放在地上,便在院裡的長條凳上坐下休息。
兮姜蹬蹬蹬跑到院子的水井邊。
這口井還是以前田杏的爺爺在世時打的。那幾年收成不錯,家裡條件寬鬆。田老爺子體恤媳婦每天打水要跑好遠,就狠了狠心,在院子裡打了一口井。
兮姜將打水的木桶放下去,奈何力氣太小,只能提了蓋住桶底的一點水上來,倒在旁邊的木盆裡。
如此反覆幾次,才打夠了水。晃晃悠悠地端到田豐明面前,“爹爹,孃親,小叔洗臉涼一下吧!”
田豐明三人見到小小的兮姜,端著還在淌水的木盆,心裡軟得不行。雖然,下地很辛苦,可是有這麼懂事的女兒,再苦也就不苦了。
田清明嘴角揚起了微笑,“謝謝,杏兒。”
在三人洗臉去涼的時候,兮姜看了看光禿禿的水井,“爹爹,咱們這個水井提水好難啊!杏兒,每次都要很小心很小心,才能提上來一點水。”
“你還小,等長大了就好了。以後要提水,你就等孃親回來,孃親給你提。”李氏有些擔心女兒掉進井裡。
兮姜眼珠子一轉,糯糯道:“爹爹,可不可以在井口上面,放一個木架子,將水桶的繩子綁在木架子上。這樣以後杏兒,直接轉木架子就可以提水了。”
其實兮姜說的東西,也就是轆轤,她上個世界蹭歷史課的時候,聽見老師講過,後來也搜了一些資料。她剛才提水,發現家裡沒有,也就趁機提了提。
方便家裡的同時,也慢慢潛移默化地影響家裡人對她的看法。這樣,三年後的戰亂,她才能說得上話。
兮姜的話一出,田豐明和田清明兩人眼睛一亮。
覺得這個想法,還真可行。
田豐明以前也是讀過書的,只是實在沒什麼天賦,連秀才都沒考上,再加上後來田老爺子又去了,也就沒讀了。雖然,沒考上功名,但讀了書的田豐明,比一般的農家人更明事理,家裡也沒有那些勾心鬥角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前幾年家裡條件不錯的時候,田豐明堅持讓田清明讀書的原因。
就算考不上,但能明事理也是好的。
“杏兒,你是怎麼想到的?”田清明有些驚喜。小傢伙兒原來還是塊兒金子啊!
兮姜腦子稍稍一轉,“我看他們放風箏,就是這麼拉線軸的呀!”
“好,這舉一反三用得好。”田豐明稱讚道。
他還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女兒,這麼聰明。以前只覺得杏兒乖巧,懂事,原來也很聰明。聰明點好,以後嫁人了才不會受欺負。
李氏也很高興,她命好,嫁了一個好相公。
但兩個女兒,可不一定有她這麼好的運氣。農家人還是聰明點好,不害人也能防著被人害。
農家貧寒,大虧不容易吃。但要是不注意,小虧會接連不斷。
“爹爹,孃親,小叔,奶奶說待會兒就可以開飯了。”田橘扶著廚房對幾人喊道,說完又鑽回廚房。
八歲的田橘和妹妹田杏是兩種風格的長相。
田橘模樣要清秀一些,田杏偏可愛,也可能是因為年紀小一些,幼態更明顯。
兮姜也一溜煙兒跑進廚房,幫著端碗和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