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麼,白主鼓勵開墾荒地,不但免除了十抽一的地租,有時還得提供廉價的種子、免費提供耕地的馬匹,還得派人指導,因此每年還要往裡貼錢。
到了今年,也就是1853年,白主的商業才繁榮起來。
大久保和直秀算過細賬:
家樂屋在東蝦夷地的一處海邊運上屋和4個內陸運上屋,這個還要持續投入,尤其是石炭的開採,總體上怎麼也要補貼個三四千兩黃金才能堵上這個窟窿,不過這個錢要家樂屋自己出——家樂屋沒錢就跟廣大股東融資好了,但抽稅也別指望了,能抽個一百五十兩?也就這樣了。
北蝦夷地的開發,如今是以奉行所的領民為主,只能抽點商稅,十抽一能搞個四百兩金就差不多了——這裡面還包括小石炭礦的一百兩稅金。
至於農業,估計今年秋收後在產量上能自給自足,這個一個重大的成就。
以前白主是靠著鹹魚幹、海豹肉乾加輸入的糧食頂下來的,秋收後白主最起碼土豆管夠,小麥、玉米、蜀黍也能當主食了,至於稻米麼,想吃還得靠輸入,但畢竟不在外面採購
大家也餓不死了不是。
成就歸成就,談到稅收就悲催了——農業是白主的扶持產業,奉行所不但不能抽稅,還要補貼,估計至少補貼個一千兩黃金。
不過以前來白主的商船裡,一小半是運輸移民的,一半是運輸糧食和雜貨的,剩下的才是運輸石炭、生鐵的,等今年秋收後,運力就能空出來不少,相信商業還會再上一個臺階。
至於主要收入麼,還得靠捕獵海豹和鯨魚。
1851—1852年兩年裡,白主在海豹島得到了5萬多張毛皮,海豹的數量大為減少,估計今年再捕殺一萬隻就必須收手了,但從海豹島往北,沿岸還是有不少的海獅、海狗、海豹棲息地,就是費點事而已,估計再搞個一萬張不成問題——如果沒有直秀,魯西亞人在18521855年光在海豹島就被捕殺了十萬只海豹。
雖然這個收益都歸屬於中村學次郎建立的新商鋪“喜梅屋”,但能抽稅兩千張毛皮——正好是上繳幕府的數目。
至於鯨魚麼,看樣子知床半島還能頂幾年,這個是和咸亨洋行的捕鯨船分賬,也掛在“喜梅屋”之下,白主能抽個兩千兩黃金的稅。
綜上所訴,1853年白主奉行所的官面收入是8450兩黃金,咋看起來不少了,按四公六民計算,相當於兩萬石領地的收入,可支出呢?
今年白主的預算總支出是78,585枚小判金。
這一進一出差距將近7萬兩黃金!
想當初,在年初的共議會上,聽到這個支出數字的各組頭、番頭群情激奮,破口大罵大久保利濟窮兵黷武——因為其中軍勢費用佔比59.0%,甚至有人提出將捕鯨和海豹皮毛的商稅提高,但捕鯨和海豹皮毛生意當時被轉交“喜梅屋”經營——中村學次郎建立的商社,在座的番頭和組頭們都在商社中投了錢、佔了股份,於是調高原本10%的商稅的提議很快消失了!
面對大家的質疑,當時大久保唯有苦笑,還是直秀親自出馬解釋,他說自己發現了一個金礦,扣除開採費用後一年可以收入相當於14萬枚天保小判金,因為利益重大這個金礦還是官營,這樣白主一年的年收入可以達到152,341金,但是因為還沒正式開採,所以不能寫入預算案中。
對此大家紛紛恭維直秀,“這有什麼不能寫的,先生做事誰敢質疑。”彷彿剛才群情激奮的是另外一群人似的。
於是預算案(支出)順利透過,其中各部分佔比:教育8.7%、醫療3.6%、軍勢59.0%、奉公人俸祿4.1%、行政費用0.2%、基礎設施建設4.3%、上繳幕府9.5%、補貼農業1.3%,備用金佔比9.1%,總計78,585枚小判金。
之後備案的預算案(收入)是152,341金,商稅5.8%,農稅0,特別收入(金礦)94.2%。
當時白主的結餘是7萬2千兩黃金,即使直秀的金礦泡湯,還是剛好能覆蓋掉其中的差額7萬兩——不過到時直秀的威望動搖,白主未來的走向就不好說了。
按照1853年初的預算,不算民間收入,按天保小判金計算,白主奉行所一年收入152,341金,一年支出78,585金,年初領民為2900餘人——其中原和人801人、原赫哲人1100多人、原阿依努人1000人左右,常備軍180人,預備軍1400多人(全體成年男女),到年底蒸汽內河戰艦會達到4艘,因此小慄忠順在白主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而且幕府估計的白主相當於兩萬五千石的石高更是差的離譜,白主的發展畸形,按人口算只是三千石的領地,但按經濟算,白主相當於38萬石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