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威風凜凜的關雄,沈張氏真想衝上去把他緊緊地抱在懷中,但她不敢這樣做,她擔心那樣會傷了沈大仁的心,也會影響他們父子三人的關係。
宴席開始了。關雄笑著說:“見賢不隱,此乃關某人之夙願也;食祿不專,乃沈公之為人也。”
“大人說得好!”李大龍鼓掌稱讚道。
“好!”沈雲善也跟著鼓掌,然後說,“營長大人所言極是!”
“姑爹爹,”李德金笑著說,“營長大人這是在誇獎您呢!”
“什麼?”沈雲善沒有想到關雄是在誇獎自己,心中感到十分尷尬,可又不相信一個小孩子能懂多少文言文,於是問李德金,“那你知道營長大人的意思嗎?”
“營長大人的意思是:看見賢能的人而不埋沒,這是營長大人一直的願望;得到國家的俸祿與別人分享,這是沈公的為人。姑爹爹,這個沈公就是您呀!”李德金說。
“好啊!”關雄豎起大拇指稱讚道,然後又問,“你可知道見賢不隱的出處?”
“我只知道一點點。”李德金說,“漢朝桓譚《鹽鐵論》中有言:‘見賢不隱,食祿不專,此公叔之所以為文,魏成子所以為賢也。’”
關雄一邊聽著一邊高興地微微點頭,見李大龍皺眉凝思的樣子,笑著說:“李先生是朐南鎮的大儒,教子有方啊!今天就請您鳴鑼開道,詩詞皆可!”
“這……”李大龍先是緊張了一下,接著說,“感謝大人抬舉,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啦!”
然後,他拿起筷子,乜著眼睛,一邊輕輕敲著桌面一邊搖頭晃腦地吟誦起來:
“鹽河灌江魚蝦膘,
引得英雄詩興高。
舊瓶新酒我先上,
拋磚引玉待精雕。”
“好!”關雄興奮地叫起來,“李先生旗開得勝,我也相和一首:
推杯換盞嘗佳餚,
米酒濃濃詩意飄。
拆合撇橫生隱句,
分離點豎解謎謠。”
“好!”李大龍鼓起掌來,其他人也跟著鼓掌。
看到傭人端來一碟鹽水鵝,關雄說:“我覺得駱賓王的《詠鵝》和今兒的鵝肉不太對路。他詠的是水中的鵝,而不是桌子上的鵝肉。”
沈招銀說:“那我就詠一首《鵝肉》吧!鵝,鵝,鵝,曲項被人撮,拔毛浸滷水,佳餚擺上桌。”
“好好好!甚合我意!”關雄誇獎道,又指著盤子裡的扒雞道,“《鵝肉》不錯,誰再來一首《扒雞》?”
“這個……”李德金思考片刻,剛要出口,忽然想起來李大龍再三叮囑要時刻把握分寸,便搖搖頭說,“這個太難了,營長大人,您能給我做個示範嗎?”
“這個我會!”沈招銀大聲道。
“好!”關雄鼓掌道。
沈招銀清了清嗓子大聲吟道:
“奶奶菜切好,
正要下鍋炒,
淘氣小花貓,
趕緊爬鍋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