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只是想佔據這塊地方,必須得把卡馬爾聯盟給搞崩潰了,才能火中取栗。
他其實覺得英國這條狗比較好用。
隨著荷蘭躺平,英國獨木難支,這個時候是馴服英國的最好時機。
朱見溽做出了這輩子最錯誤的決定。
收服英國。
英國本就是個馬仔,先跟西班牙混,又跟葡萄牙混,又荷蘭混,現在跟著陳國混。
英王這麼快服軟,因為明奧戰爭,大明取得壓倒式勝利,在景泰五十七年六月,兵圍首都瑟於特。
奧斯曼首都好幾個,瑟於特只是其中之一。
大明付出十幾萬傷亡,取得戰爭第一階段勝利。
大明開始用慣用技能了,對瑟於特附近所有城池,進行屠殺。
結果,佔領區大規模倒戈,大明陷入戰爭泥潭。
剛取得的戰果,在八月就全都吐了出來。
明奧戰爭,竟以大明戰敗而告終,明軍累計損失超過二十萬人,算是大敗。
這是大明對外戰爭中,罕見的大敗。
但奧斯曼也不好受,損失戰兵超過40萬,百姓死傷近500萬,焚燬城池百餘座,可見明軍的破壞力。
而明匈戰爭中,即便有德皇參戰,大明還是幹翻了匈牙利,對匈牙利地區開始屠殺。
蔡王朱見涯繼藩於此。
同年,趙國朱佑椆拿下了芬蘭,成為波羅的海上的霸主。
加速了卡馬爾聯盟的崩潰。
中亞四國的領土糾紛,讓中樞十分頭疼。
大魏貪了太多領土,讓其他三國不滿,而中樞稍微處置不當,就會讓四個藩國離心離德。
朱見淇不敢處置,請皇帝親自處置。
皇帝大手一揮,將藩國分界線重新劃定,勒令藩國按照大明劃定的分界線來規定疆域。
朱見淇一看,差點吐血。
皇帝把富饒的領土,全都劃給魏國了,這是逼著中亞打仗啊。
本來諸國就對疆域劃分不滿。
這回皇帝給魏國撐腰,估計中亞戰爭會立刻點燃。
同時,也鬆了口氣,皇帝對藩國是既幫又防。
中亞平靜,大明就不會平靜。
果然。
老皇帝的圈畫完,許國認為老皇帝偏袒魏王,立刻起兵伐魏,伊國和寧國響應,三國伐魏。
魏王朱見濬,卻貪圖阿富汗全部領土呢。
三國剛好把藉口送到魏國嘴邊,魏國先下手為強,吞掉阿富汗全境,並在阿富汗地區大規模徵兵,積極備戰。
中亞瞬間戰雲密佈。
這也是大明藩國內部,第一次戰爭。
引起諸多藩國的密切重視。
主要是看中樞什麼反應,中樞會不會勒令停戰,恢復和平呢?
如果不是,中樞是支援列國擴張?還是隻支援魏國擴張?
老皇帝尚在,誰都得考慮老皇帝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