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合議後,決定啟動葉尼塞河改道工程,內帑注資80億,工期25年。
用葉尼塞河,給大明整個北方注水。
加高興安嶺,讓東北亞變成氣候宜人的寶地。
填平渤海灣、朝鮮灣,填出來兩個省。
第四個工程,是填平雷州半島和瓊州府中間的最短距離,在炎海填造人工島,縮短瓊州府到婆羅洲三省的距離。
第四項工程是最小的,也是四季都能作業的工程,總投資50億,預計打造一條完美的島鏈,連線內地和婆羅洲。
大明海灣很多的。
從西往東的孟加拉灣,莫塔馬灣、曼谷灣、北部灣。
太孫朱佑榶躍躍欲試,老皇帝填平了兩灣,等他繼位之後,第一個填平的就是北部灣。
縮短交趾和廣西的距離。
再修建一條人工運河,降低馬六甲的唯一性,讓馬六甲不再是大明的唯一戰略重心。
他這些想法,可不敢和他爹說。
太子是反對皇帝如此瞎建設的。
大明根本就不缺土地呀。
大明領土兩千多萬,還填平什麼疆土啊,有這功夫,都不如收拾幾個藩國,讓藩國納土稱臣便好。
可惜,太子沒有任何話語權。
皇帝防著太子繼位後中斷工程,直接下達死命令,朕的國策,後世之君,敢半途而廢,天下藩國,共擊之!
這話太狠了!
就是說,朱見淇敢不幹,那麼就換個皇帝,藩國所有皇帝,都有權力打進紫禁城,進紫禁城的就當皇帝。
朱見淇是有苦難說,這話不就給他下的緊箍咒嘛。
看看朱佑榶,那個小王八蛋,跟他爺爺談了幾天,臉上帶著激動之色,彷彿在說,等我登基,我把所有海灣全都填平。
我不管了,你們就瞎折騰吧。
景泰五十八年,中樞公佈景泰四大工程。
算上這四大工程,景泰朝一共有六大工程,根治黃河,修建中華江,足夠讓景泰帝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
而這四大工程上馬,至於口碑如何,只能後世評判了。
四大工程總投資330億,完工期,預計在100年左右。
錢,雖說全是內帑出。
但財政估計也得幫襯一些,如果內帑掏不出來,財政也得負擔。
所以呀,閣臣這幾天都在榨老皇帝的棺材本。
民間百姓可是歡欣鼓舞的。
有工程做,就有錢賺呀,幹皇家工程,不用擔心工資問題,這是鐵飯碗。
預計景泰六十年,開始建設。
這項計劃,會影響後世千年計劃,作用比京杭大運河用處還要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