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怎的,從山東大澇開始,京外流民越來越多。”
“本侯也親自去問了,口音都是當地的,多數是京畿良家子,也有大戶家的佃戶,被趕出來自謀生路了。”
梁珤苦笑:“本侯剛寫了奏章,本欲明日早朝啟奏,卻不想您來宣旨。”
“保定侯有心了。”
馮孝心情不錯:“皇爺今日在午門外大發雷霆,讓京官皆設一粥棚,賑濟流民,恐怕用不了幾天,也就過去了。”
但梁珤欲言又止。
“保定侯有話便說,咱家雖無甚實權,但在皇爺跟前伺候,總有幾分薄面,您若是有用得上咱家的地方,咱家自無不可。”
馮孝示好梁珤,他很清楚,皇爺如何重視梁珤,他自然要巴結拉攏。
“馮公公與本侯交心,本侯也不能拂了公公美意。”
梁珤咬牙道:“本侯便照實說了吧,本侯猜測,流民會越聚越多,因為京中無糧!”
給馮孝說樂了:“京中怎會無糧呢?”
“的確,皇爺賣了皇店,籌集了19萬兩銀子,在京中買了些糧食,導致京中糧價大漲。”
“但漕運未斷,每天都會有糧食入京。”
“皇爺也下聖旨了,京中這批糧食暫解山東燃眉之急,以後便從南京運糧,錢從戶部和內帑出。”
“如今聖旨已經出京,南京肯定在籌措糧食,運往山東。”
“宣府糧食也已經運走,尚算充足。”
“可能近一段時間,京中糧食不太寬裕,但也不至於無糧啊。”
“漕運自會運到京中的。”
“就算漕運不夠,也可去保定、天津、唐山等近的地方,購買糧食,京中不缺糧保定侯。”
見馮孝樂觀的模樣,梁珤猜測,皇帝恐怕也是這般想的。
以為京畿流民,不過癬疥之疾。
“馮公公,請借一步說話!”
梁珤帶著馮孝換了個地方,壓低聲音道:“本侯便與馮公公實話實說了吧,請公公務必將本侯這番話轉達給陛下!”
見梁珤無比鄭重的模樣,馮孝收起笑臉,凝重點頭。
“不瞞馮公公,從山東大澇訊息傳到京中,京中權貴便四處收糧。”
“本侯聽說,京畿糧價暴漲。”
“連帶著天津衛、唐山、保定等地的糧食都跟著瘋漲。”
“而京中權貴大手一揮,全部收走。”
“收走之後,再高價賣給戶部。”
“先不論權貴們賺了多少銀子,總之京中無糧。”
“京畿之地的流民來源,就是因為大戶賣糧,有的農戶跟風賣了,有的農戶被強買強賣。”
“這才導致流民遍地,因為都活不下去了!”
“說白了,這些流民都是京畿良家子!”
梁珤無比確定道。
馮孝呆住了,牽動下嘴角,難以置通道:“保定侯說笑了吧。”
“皇爺猜測可能京畿哪裡受了災,還沒報入朝堂,才出現如此多流民的,怎麼可能因為糧食的原因呢?”
“本侯絕無虛言!”
“這幾日,本侯便與流民接觸,才知道這些的。”
“本侯已經將這些情況寫入奏章之中,請公公帶回去呈給陛下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