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貧道當可自無名之中生出有名,從‘壹’中證出‘貳’!”
念頭紛紛,千頭萬緒。
但對聖人而言,只是彈指。
因為聖人只需要想,念頭就可在一息之中,算計或者推演,金仙需要百年才能想清楚的奧秘。
彈指之後,當老君聖人再看那端坐在蒲團上的通天時。
感受和感悟已是截然不同。
“通天如今,就算未能證得‘夷’、‘希’、‘微’三境,恐怕也已經非常接近,甚至已經只差臨門一腳了!”
按照老君從聖人微言大義之中,參悟而來的玄妙。
這‘夷’、‘希’、‘微’三境。
其實都是一體兩面,陰陽混元的。
正所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在老君聖人的理解中,通天大抵當處於已經接近,明白,並看到了那些可以被其看到、接觸的大道奧妙。
但他應該還沒有證得其中玄妙,並化生為己所有。
因為,若是到了那樣一個境界。
就與道祖昔年紫霄宮講道時一般了。
紫霄宮講道,道祖可是定下了日後的六聖格局。
此乃為天地立法!
甚至,可以說……
吾,既是天地!
顯然,通天現在是遠遠不及的。
他若已經到了這樣的境界,以通天的脾氣,哪裡還會和闡教元始、西方二聖客氣?
怕是直接將因果逆轉,甚至倒果為因。
將他的弟子門人,一個個的都從那昔日因果之中解脫出來。
縱然不能,至少,也能強行改變天地規律,叫闡教、西方教低頭!
更重要的是,老君明白。
現在,已經是人道的天地了。
人道洪流,席捲三界,天人感應無處不在。
如今,再也不是洪荒舊日。
只要修為足夠、積累足夠、功德足夠,就可以證道、破境。
在這個人道的時代,聖人的道果,不可避免的成為了天人感應的一部分。
所以,聖人想要更進一步。
就需要道統來為‘器’。
道與器相輔相成,互相昇華,互相成就。
這是最好的時代。
因為聖人們,可以透過道統,來實現超脫。
不會再和道祖一樣,功敗垂成。
不得不放棄自我,與大道相合,成為天道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