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第一大唐沒有李恪說的分化的這麼徹底,也不過是四五個而已,第二就是沒有改變突厥的政體,突厥依舊是大汗加左右賢王的佈置。
要是按照立刻這麼個分法,這吐谷渾確實沒有實力在鬧事,就算鬧事一兩千騎大唐派出一營府兵就可輕易鎮壓。
李恪接著說第二條:“第二就是進行漢化。
派儒生到草原教授他們禮儀廉恥,教授他們文化知識,就像房相說的,當他們知道禮義廉恥之後,就不會有那麼多亂臣賊子。
當然儒生可以派,但是工匠技術等等堅決禁止,不能讓他們學會製造武器彎刀,那將會是更大的禍患。
還有就是加強貿易,用中原的奢侈之物腐蝕他們的高層,讓他們一用中原物品為美,為榮耀,那麼為了得到好東西他們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牛羊牲畜。
然後中原王公大臣包括皇室都要迎娶草原美女為妾,促進高層往來。也可以允許草原部落高層到長安學習,太學要為他們專門留名額然後專門開課。”
這一條李恪的選擇就跟滿清想法了,滿清的做法是禁止蒙漢之間的交流,防止蒙古獲得先進的技術,限制蒙古人的知識傳播,然後既迎娶蒙古各部的女人,又把皇室的公主嫁到蒙古。
要是娶一兩個異族女子體會一下不一樣的風情李恪還能接受,但是要是強迫把誰的女兒嫁給異族李恪是不願意乾的。
這第二條看著陰損,而且聽著還有侮辱儒生的意思,不過說的確實很對,要是能做到這些異族地區確實穩定很多,交流對大家都有好處,就像盧氏王氏等等很多跟草原都有貿易往來賺的也不少。
李恪突然想起自己的羊毛生意,這次也提了一嘴:“還有就是羊毛生意,草原上羊毛是常見的東西,蜀王府發明了一種洗羊毛的工藝,能夠把骯髒汙穢的羊毛洗滌之後變得柔然光滑而且沒有異味。
織布之後非常保暖,這個生意要是一個好事,如果草原部落個個都養羊而放棄牛馬,那草原也會安定很多。”
李恪接著說第三條:“昨日父皇跟我說起興建佛寺為母后和太子等人祈福,有朝臣舉例反對,列舉梁武帝信佛崇佛最後身死族滅自己更是活活餓死,為天下笑。
那麼我請問朝堂諸公,既然佛教這麼多危害,那麼為什麼不能把這個變成我們的武器,讓他去害其他人呢?
而且佛追求的是什麼?佛門廣大,信眾眾多,傳道萬方。
如果我們邀請大唐高僧到吐谷渾、突厥、吐蕃、南詔等地傳教,為其提供衣服盤纏,為他們出行提供方便,為他們提供經文,甚至給他們提供安全保護。
那麼他們能不能做到梁武帝時期那種壯舉讓草原百姓人人信佛人人崇敬佛家呢,到時候每府有寺,每個部落有僧人,每個牧民都在家唸經禮佛,還會有異族危害麼?
這樣既滿足了父皇廣大佛門的心願,又不使大唐受到興佛的危害,佛門也因此得以廣大門徒信眾,此一舉三得也,大家都收益,不是大大的好事麼。”
李恪笑著說了第三條,下面的官員無不倒吸一口冷氣,要說當狗還得是你蜀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