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晴和狄元封對視一眼,都發現對方一臉匪夷所思,他們實在無法將那個連青冥天下都要經常說起的年輕隱官,與當年家鄉天下那個貪生怕死、老謀深算的的傢伙掛鉤。
陸臺和袁瀅站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米賊王原籙,跟同鄉人戚鼓,一個出身捉刀客一脈的純粹武夫,也來湊熱鬧了。
低頭縮肩的王原籙,瞧見了風流倜儻的陸公子,這位米賊一脈的道人,給人一種鬼鬼祟祟的姿態,偷摸過去,好像站在陸公子身邊,比較安穩。
王原籙依舊是那頭戴氈帽、腳穿棉鞋,還有一身青佈道袍的寒酸裝束,不是吝嗇,這叫節儉,做人不忘本。
他與戚鼓雖然都出身青神王朝,但是與那家鄉“父母官”的首輔姚清、國師白藕,都沒什麼親近,甚至可以說半點好感也無。
孫道長轉頭望向那個瘦猴似的米賊晚輩,撫須笑道:“咋回事嘛,見著了貧道也不吱個聲,弄撒子?”
王原籙沒好氣道:“管你慫事!”
年齡、輩分、境界都很懸殊的雙方,都沒有以心聲言語。
孫道長說了一句“瓜皮。”
王原籙回了一句“蕞娃。”
孫道長笑問道:“咥一碗?”
王原籙點頭道:“差的不要,來壺最貴的。”
孫道長還真就丟過去一壺仙釀。
似乎罵歸罵,喝酒歸喝酒。
米賊一脈道統,不被白玉京認可,在青冥天下山上的地位,有點類似山下落草為寇的賊子。
“悶慫啥時候才能找個暖炕的婆姨,休先兒咧。”
“不是明兒個,就是後兒個。”
老觀主此舉,明擺著是在為米賊一脈撐腰,半點面子都不給白玉京。
不同於數量稀少的尸解仙,米賊這一脈道統,在青冥天下已成氣候,人數極多,在三州之地蔓延。
只求個道士譜牒,卻不去朝堂官府當道官,如果一定要當官,那他們就乾脆連道牒都不要了。
而這都是玄都觀孫道長那位師弟一手造就出來的局面,
傳聞餘鬥曾經在接掌白玉京百年期間,差點就要親自動手,殺盡米賊一脈,但是被大掌
教師兄給攔阻下來。
年輕道士身邊的同鄉戚鼓,一直內心惴惴。
就這麼跟老觀主說話?真不怕被打個半死嗎?
聽聞大玄都觀的孫道長,出了名的心眼小,修行路上最大樂趣所在,就是喜歡記仇翻舊賬,擅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半路敲人的悶棍。
一座天下都知道孫老觀主的作風正派。
“貧道這個人,別的優點沒有,就一點,嫉惡如仇,眼睛裡揉不進半點沙子。”
你讓貧道的眼睛裡進沙子,貧道就往你鞋子裡裝沙子,不耽誤你修行趕路,就只是走路硌腳。
王原籙當年在家鄉那邊籍籍無名,第一次出門遠遊,半路跟這位隱姓埋名的孫道長碰著了,然後合夥做過些買賣,虧大了,倒不是錢財上被坑,其實是有賺的,而是老道長騙王原籙,自己是他祖上,擔心王原籙不信,老人還曾拿出一部族譜,讓王原籙算是認祖歸宗了。
那位瞧著就很仙風道骨的老神仙,在街上,一見著蹲在路邊啃烙餅的王原籙,就透著股熱乎勁兒,攥住王原籙的胳膊,說像,實在是太像了,當場把王原籙給整懵了。之後老道人自稱雲遊在外百餘年,好不容易混出點名堂,成了個在江湖上德高望重、一呼百應的中五境大修士,不料此次衣錦還鄉,家族子嗣如此香火凋零,竟是一個都找不著了,心灰意冷,所幸後世子孫裡邊還只剩下個續香火的王原籙,不幫他幫誰?
其實那會兒王原籙已經是而立之年的歲數,仍是熱淚盈眶,畢竟都不是什麼他鄉遇故知,而是碰著了自家老祖宗,磕完頭,就坐在地上,抱住孫道長的一條小腿,泣不成聲。
當初王原籙誤打誤撞,靠運氣走上修行路,才剛剛開始修行沒幾年,沒見過世面,又實心眼,結果就那麼誠心誠意,傻乎乎喊了好幾個月的老祖宗。
王原籙當然不是真的缺心眼,也有自己的計較,
自認為一個窮得娶不起不惜的光棍漢,小二十年了,都沒能混出個最末流的道官譜牒,只能年復一年,看守山中那些沒半點名氣的洞窟,根本不值得一位修道有成的老神仙誆騙什麼,騙財騙色?還是那一包裹的破爛書籍?
王原籙就探口風,言下之意,就是提醒那位剛認的老祖宗,這些書籍,也甭管是不是一家人了,給個百兩銀子,都不用什麼山上神仙老爺才的雪花錢,他王原籙就當孝敬老祖宗了。再說了,既然是一脈單傳,你老人家從指甲縫裡給自家晚輩摳出點銀子,總不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