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正陽山弟子早就爛熟於心的祖訓。
離著山頂不遠處,竹皇領著三四十號仙師,在一座停劍閣暫時休歇,原本等著諸峰貴客來此匯合,人到齊後,由山主竹皇領著所有的宗門嫡傳、觀禮貴客,按照正陽山祖例,一起從停劍閣徒步登山,需要不急不緩走上約莫兩炷香功夫,一起登上劍頂,再走入祖師堂敬香,之後就正式開始慶典,將護山供奉袁真頁躋身上五境的訊息,昭告一洲。
不曾想來了個自稱劉羨陽的悖逆之輩,喪心病狂至極,說是要問劍,拆祖師堂。
故而有舊十峰和新十峰之分的正陽山諸峰客人,好像就都不約而同地停步,不著急趕赴祖山,只等著看好戲了。
一線峰宗主竹皇,滿月峰玉璞境夏遠翠,秋令山陶煙波,掌律晏礎,這些老劍仙,都已經身在停劍閣。
至於護山供奉袁真頁,正陽山年輕弟子心目中的搬山老祖,當然不會缺席。
除去正陽山自家的祖師、嫡傳弟子,山外所有劍修,哪怕是身份尊貴的觀禮客人,都需要在此摘下佩劍。
所以曾經的李摶景才會笑言,是那劍修,又肯去正陽山那處小山頭摘劍賞景的,不配當劍修。
因為離著慶典還有小半個時辰,所以目前已經身在一線峰停劍閣的修士,都是與正陽山世代交好的老仙師,對那個年輕劍修不合時宜的啟釁,都面有怒容,豎子狗膽,太過猖狂了,阮邛怎麼教出這麼個不知禮數的嫡傳弟子。
竹皇略帶歉意,與諸多山上好友們笑道:“讓諸位看笑話了。”
先有黃河問劍於白鷺渡,後有劉羨陽現身於祖山門口,都要問劍,確實鬧騰了點。
白衣老猿雙手負後,獨自走到欄杆處,眯眼俯瞰山腳門口,小崽子還挺識趣,知道雙手奉送一顆腦袋,來為自己的慶典錦上添花,若是隨便一兩拳打殺,會不會太可惜了?
一干看戲之人眨眼功夫,就發現好戲落幕了,似乎不太像話。
一位與大驪王朝頗有淵源的老仙師,先小心翼翼醞釀措辭,然後笑道:“那無知小兒,實在井底之蛙,宗主都不用如何理會,直接趕走就是了。”
竹皇搖頭道:“此人與我們正陽山,曾經小有過節,再者此人祖上還與正陽山牽扯到一樁舊事,想必今天問劍,劉羨陽醞釀已久,很難善了。”
那位老仙師聽聞此言,立即心領神會,就不敢再當什麼正陽山和龍泉劍宗的和事佬,很容易裡外不是人,犯不著。
掌律晏礎略作思量,心聲問道:“山主,不如飛劍傳信庾檁,讓他立即離開雨腳峰,去領這劍?”
庾檁與那劉羨陽,雙方年紀差不多,而且都是金丹劍修。
庾檁若是輸了,不還有個對雪峰元白,晏礎對此人早就覺得礙眼至極,每次議事,只會半死不活,坐在門口當門神,元白最好是與劉羨陽在山門口搏命一場,一併死了算數,以後祖師堂還能多出一把椅子。
不過這位掌律老祖師很快就搖頭,自己否定了這個提議,改口道:“不如直接讓吳提京去,毫不拖泥帶水,幾劍完事,別耽誤了袁供奉的慶典吉時。”
山上問劍,一般就兩種情況,要麼勝負立判,轉瞬間就有了結果。當年在風雪廟神仙台,黃河對上蘇稼,就是這般場景。
不然就是雙方問劍,實力相近,本命飛劍又不存在剋制一方的情形,故而極其耗費光陰,動輒劍光照耀人間,一路轉戰萬里山河,雖說前者居多,可後者也經常出現。晏礎就怕那個劉羨陽,只是為了揚名立萬而來,打贏一場就收手,而且用心險惡,故意拖延時間,說是問劍,其實就是在正陽山諸峰之間御風亂竄。
一場問劍開始之後,旁人總不能隨便打斷,當下正陽山貴客如雲,難道就這麼等著問劍結束?任由那個劉羨陽肆無忌憚地在自家山頭亂逛?
竹皇想了想,雖然有了決斷,依舊沒有一言堂的打算,以徵詢意見的口氣,問道:“我覺得先輸一兩場,其實是沒什麼問題的,龍門境劍修,金丹境,元嬰,各出一人,只要贏了最後一場就行,你們意下如何?”
晏礎皺眉不已,脫口而出道:“今天豈可輸劍,眾目睽睽之下,這會兒說不定連那北俱蘆洲和桐葉洲的修士,都在睜大眼睛瞧著咱們正陽山,能贏偏要輸,如此兒戲,咱們這些老傢伙,還不得被三洲修士笑掉大牙?”
我正陽山,堂堂宗門,立身之本,一直就是冠絕一洲的群峰劍道可登天,結果在一洲矚目的關鍵時刻,被一個小崽子找上門來問劍,還要故意輸一場?你竹皇這個當宗主的,是不是腦子進水了。還是說你覺得護山供奉袁真頁的臉,不是臉?可以任由外人隨便踩在地上?再說了,那龍泉劍宗,還帶著個劍字,天曉得是不是那阮邛小肚雞腸,自己不敢來,就故意讓弟子劉羨陽來拆臺?
夏遠翠倒是覺得竹皇師侄的想法,比較穩妥,極有官場分寸,老祖師撫須而笑,沒有心聲言語,“咱們好歹給那位阮聖人留點面子。年輕人腦子拎不清,死要面子,做事情說話,難免沒個輕重,咱們這些也算是當他半個長輩的人,年輕人自己找死,總不能真的打死他。”
晏礎笑著點頭。
夏遠翠這次以心聲說道:“瓊枝峰那邊,不是有個名叫柳玉的小姑娘,前不久好像剛剛躋身了龍門境?柳玉輸了,再讓庾檁下山領劍就是了,即便兩人都輸了,也問題不大,拿下第三場就是,咱們正陽山,就當給觀禮客人們多看一兩場熱鬧。”
陶煙波有些佩服遠翠祖師的城府和心機。
先柳玉,再庾檁,都曾是在那龍州神秀山練劍多年之人,所以能算是劉羨陽的半個同門。
若是贏了,顯而易見,是正陽山劍道高出龍泉劍宗一大截。若是輸了,明眼
人,都知道正陽山是待客之道,讓劉羨陽藉此機會,與“同門”敘舊兩場。
雙方輸贏,其實勝負都在早先那條劍道上。
而且正陽山一旦讓這兩位下山領劍,明擺著對劉羨陽的今天問劍,就沒當真,宗門胸襟,氣量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