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綜點了點頭,將文稿接過後直接交給了身後的隨從:“這麼多的文稿,叔平費心了。”
說罷,胡綜抬腿欲走,卻看到隱蕃還站在原地不動,好像要說些什麼的樣子。
“叔平還有何事?”胡綜都抬起右腿了,卻又將其放下。
隱蕃拱手道:“在下並無他事,只是見胡將軍諸事繁多,若有需要在下效力的,還望將軍隨時吩咐。”
胡綜先是一愣,而後搖了搖頭:“叔平做好分內之事就可以了,不用擔心我這邊。明日我將文稿交還與你,你再去監督各處上表、署名之事。”
“此事若能做得妥帖,就是大功一件。”
隱蕃拱手行禮:“多謝將軍指點,屬下告退。”
方才孫奐和潘濬二人從吳王宮裡走出之時,隱蕃與他們二人碰了個面,還打了招呼認了認臉。
隱蕃離開此處之後,徑直前往孫奐在武昌的宅中。他來吳國就是為了探查情況,而如今有著為孫權勸進上表之事做遮掩,各個官署各臣子處,何處去不得?
各地將領勸進,孫奐、潘濬這幾名將領也是要署名的嘛!
丞相顧雍,輔吳將軍張昭二人齊至吳王宮中。出乎孫權的意料,他原以為會支援出兵的顧雍,卻直白的表示了反對。而他原以為保守些的張昭,卻支援出兵!
“張公是如何想的?”孫權倒是不吝求教,面容誠懇的朝著張昭問去。
張昭其實也頗為無奈。若我主守不主戰,恐怕會被你吳王殿下譏諷幾分。如今我支援出戰,怎麼還問我如何想的?
“至尊明鑑,”張昭捋須看向孫權:“臣覺得孫季明所說的話並無錯漏。臣多年之前不贊同出兵,無非是擔心大敗。但既然水勢暴漲利於水軍,天時地利人和皆在大吳一邊,至尊當斷則斷!”
張昭這麼一說,孫權反倒更加糾結了起來了。
國事、家事、天下事,哪就有一個明白了當呈現在眾人眼前的答案呢?
……
此前曹睿從許昌一路北上,過陳留郡、魏郡而後至常山郡過井陘,再經新興郡、雁門郡和代郡,都是依照官道而行。
而此番南下,距離鄴城最近的官道,與河北大地上的漕渠、河流幾乎平行重合。
最近的一條路線,乃是從右北平郡的土垠城向西南行進,先至泉州。過泉州後,沿平虜渠至東平舒,再沿著滹沱河穿過整個河間郡,順著漳水一路向西南至鄴城。
而這條水路,也是此前曹睿征伐遼東之時,糧草後勤供給的主動脈。辛毗所在的泉州城,就是把控這些主動脈的心臟部分。
從右北平到土垠三百餘里,實際上就是從後世的河北唐山行至天津。
辛毗在泉州城得知皇帝率軍先至之時,竟也如此前辛毗夜至右北平時的曹睿本人一般驚訝。
“陛下何故如此著急?”
辛毗聽聞城外有騎兵入城,急匆匆的出府來看,卻與疾馳進來的皇帝一行碰上個正著。
曹睿翻身下馬,面露疲態:“朕今日就在泉州休憩一二,明日再南行。”
“走吧,辛卿給朕找一處地方休息,朕與你慢慢分說。”
“遵旨。”辛毗雖然揣著滿肚子的疑問,可還是將府內自己住著的最好一間屋子,快速收拾了一番讓給皇帝。
曹睿也不客氣,直接進了辛毗的臥房半躺在榻上歇著。侍中、散騎們都依照命令在營中歇著,唯有劉曄‘不辭辛勞’一般,依舊隨在皇帝身後進了辛毗的臥房,自來熟的找了一張雕花椅子坐下。
雖說屋內陳設佈置頗為簡譜,但自己倚在榻上,面前又是辛毗和劉曄二人。此情此景,竟有些像自己剛剛登基的時候。
那還是黃初七年,年號還未改為太和。
當時的正經侍中只有劉曄和辛毗兩人,黃權還是個整日無事可做的閒散將軍,陳矯則在尚書檯中,整日在陳群、司馬懿兩位錄尚書事的監督下做事。
曹睿微微感慨了一句:“朕今日看到你們二人在朕身前,竟彷彿回到了四年前一般。”
劉曄先是朝著辛毗拱手致意,而後又轉過臉來:“此時可與四年前大不同。四年中,陛下南征北討,開創基業。得此聖君,乃是大魏、是天下之幸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