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都督會將此事報與朝廷,為你記上一功。”
張定嘴角揚起輕笑了一下,拱手謝道:“此乃在下的本分之事罷了。還望都督早做提防才是。”
“既然在下已經向都督稟明,還請都督將令牌還我,我這就想辦法返回漢中。”
張定走後,張郃在散關城內城外都看了一圈,對城關修建還是滿意的。
大約不過兩個時辰,張郃就準備返回陳倉了。
臨行前,張郃拍了拍陳雙的肩膀說道:“再守在這裡一月!六月底的時候,本都督遣人前來與你輪換。”
陳雙咧嘴笑道:“都督且放心吧!這裡交給末將準不會出錯。”
張郃出發之時,卻也從陳雙這裡要了兩名騎士,快馬前往長安、召雍州刺史郭淮前往郿縣。
諸葛亮進駐南鄭,茲事體大,不可不慎。
雖說一定要報告朝廷,但張郃作為都督,在彙報之前還是要自己事先做出反應的。
朝廷在雍涼、在揚州、在荊州設定都督的意義,就是能提前面對事端做出應對。
若事事都稟報洛陽再做部署,黃花菜都涼了!
張郃雖然六十歲了,但身體力行、仍有當年隨夏侯淵虎步關右時‘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風範。
或者說,張郃作為夏侯淵帳下先鋒和得力副手,作戰如此迅疾的往往就是張郃本人。
深夜,張郃抵達陳倉城。住了一晚之後,第二日上午又出發返回郿縣。
傍晚時分,張郃抵達郿縣大軍駐地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左將軍府的參軍陳憑叫來。
張郃沉聲問道:“此前本都督不是派了三隊軍士,分別前往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毀壞棧道嗎?可有訊息傳來?”
陳憑答道:“回都督,這三隊目前都無訊息傳來。但算起日子,除了子午道太遠,褒斜道和儻駱道的兩隊都應該到了地點了。”
張郃輕輕搖頭:“這樣不妥。傳本都督之令,與這三隊三日一傳訊,不得斷絕!我要時刻知道這三條道路內的情況。”
陳憑拱手應道:“屬下明白,明早便遣人去傳信。”
張郃囑咐道:“明早天一亮便去!”
“是,遵令。”陳憑答道。
三日後,郭淮也終於到了郿縣。
實際上這個年代的傳訊速度,基本上就是快馬的速度。山川遠隔,做什麼事情都要將傳訊的時間考慮在內。
郭淮不是武人出身,但其在關西多年,卻一直以軍事見長,因此也得到張郃的信重。
郭淮出身於太原郭氏,是標準的世宦兩千石的高門。郭淮祖父郭全曾任九卿之一的大司農,其父郭縕曾任雁門太守。
郭淮仕途的正式起點,是在曹丕做五官中郎將之時,入曹丕的府中為門下賊曹,乃是一等一的曹丕心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