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張昭推脫,孫權瞟了張昭一眼:“那張公就是不同意與魏國議和了?”
張昭沒辦法,只得拱手說道:“至尊要議和、那麼就與魏國使者說明就是,臣沒有什麼想法。”
孫權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接著看向諸葛瑾和全琮二人。
諸葛瑾猶豫片刻後說道:“至尊,與魏國言和可以,但不能向魏國示弱。”
“魏與吳之間,終歸是有大江天險隔著的,即使丟了皖城皖口,數年之間魏國也無力南下。”
“至尊完全沒有必要畏懼魏國,若魏國使者提出什麼非分要求,臣自請為至尊拒之。”
全琮也插話道:“至尊,臣與左將軍一個想法。”
“能和,當然是好事。若魏國使者要求過份而不能和,也絲毫不懼魏國!”
顧雍在一旁聽得直皺眉。
全琮這樣說也就算了,你諸葛瑾為何還如此慫恿吳王,也是這樣的武夫心態?
民生艱難如此,國事頹唐,各地郡縣都在勉力應對。這時不是應該儘快議和、減少軍隊開支,恢復民生為要嗎?
顧雍語氣急切的說道:“至尊!切不可逞一時意氣!”
轉頭皺眉看了一眼諸葛瑾和全琮後,顧雍鄭重其事的說道:“你們二人如何這般不曉事?”
“此前正是至尊派人去魏國傳訊的,魏國因此也派人來了武昌,吳魏兩國都是有想言和的心思在的。”
“不想著如何將事情談成,卻在這裡慫恿至尊?”
顧雍畢竟是丞相,當堂駁斥二人,諸葛瑾和全琮一時也是不好反駁的。
諸葛瑾本就是如胡綜一般的孫權近臣、現在是領兵駐守一方的重將,而全琮一直以來更是統兵大將。
諸葛瑾和全琮就不明白要議和嗎?
他們兩個內心當然清楚。
若是統兵之臣都不敢出聲為吳王打氣的話,恐怕最失望的就是孫權本人了。
孫權替諸葛瑾解圍道:“元嘆,子瑜和子璜也是好意。”
顧雍起身拱手,表情嚴肅的說道:“如何是好意!揣摩至尊心意、幫至尊逞一時之快而不顧大局,這樣有害而無益。”
“二十年來,魏國使者來過大吳多次,無非就是談條件、論事情,從而達成共識罷了。”
“今日要事,應當是討論大吳所能接受的底線,從而明日才好與魏國使者商談。”
孫權嘆了口氣:“匡弼輔正,舍元嘆其誰呢?”
“元嘆,”孫權看向顧雍:“卿以為有哪些是該今日確定的?”
顧雍緩緩說道:“臣認為共有三件事。”
“其一,國格。至尊以‘吳’為國號建國,是否要再為魏國藩屬。”
“其二,戰和。既然雙方都無力再進,以什麼形勢保持和平。”
“其三。”顧雍停頓了一下,看向孫權說道:“數月前至尊遣張溫去了成都,至尊與漢帝互稱東主和西主。若是與魏講和,又該如何與諸葛亮答覆。”
孫權聽著顧雍的話不斷說出口,臉色也變得越來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