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有些不解的看向魏延。
“文長不是說長安更難打嗎?為何還要去關中?”諸葛亮說道。
魏延拱手說道:“屬下以為,可以出褒斜道以斷隴。”
諸葛亮一時間只覺有些無語。
去年得知諸葛亮的北伐之策後,魏延曾經在給諸葛亮的書信中,提出可以從子午谷北上長安、直接全據關中。
這個頗為大膽的戰略構想,當時就被諸葛亮否決了。
且不論子午道如何難行。就算率軍透過子午道、到了長安後,又如何能保證快速攻下長安、以及抵擋住魏軍從東面來的援軍?
方才諸葛亮聽見魏延改了主意,放棄了直取長安的計劃,一時間還有些欣慰之意。
結果魏延冒進的思想依舊未變。
所謂‘斷隴’,乃是隔斷隴山、使魏軍不能西進涼州之意。
隴山,是一個頗為廣大的地理概念。
夙來以西為右、東為左,隴右所指的也就是黃河以東、隴山以西的南安、天水、廣魏、隴西四郡。
而並不存在的‘隴左’,其實也就是關中地區。
在諸葛亮的腦海中,北伐一事不能存在‘賭’的成分,而是要穩紮穩打、先取涼州再取關中,逐步實現的一個方略。
想佔據隴右,還是要靠大軍出祁山、堂堂正正的佔據隴右四郡。
如何能透過率一支奇兵從漢中北上,堵在隴山以東的關中部分,讓魏軍就打不過來了?
這和魏延此前認為,堵在長安魏軍就打不進關中了,又有什麼兩樣?
諸葛亮看向魏延,耐心說道:“文長,大軍無論如何都是要走祁山道的。子午道太長太險、又遠離隴右,能用的只有儻駱道和褒斜道。”
“本相之意,只不過是可以率一支偏師、在關中為疑兵以吸引魏軍兵力罷了,文長又如何認為偏師能抵住魏國關東之眾呢?”
魏延不假思索的說道:“丞相,此事屬下可以做到!”
諸葛亮皺眉:“你又如何做到?”
魏延答道:“屬下大致揣測,丞相意圖攻隴右而全據涼州,所用之策也是隗囂斷隴右之策。”
在當初新莽之時,天下大亂,佔據天水的隗囂憑藉隴山的險要地勢,屢次擊敗劉秀平定涼州的軍隊。
任何軍事戰略都不是憑空出現的,幾乎都能在歷史中找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依據。
諸葛亮點頭:“隗囂斷隴而近乎全據涼州,這些故事還是可以作為參考的。”
魏延說道:“丞相,如今關中通往隴右只有兩條道路。沿著渭水的穀道蜿蜒難行,魏軍若是大舉來攻,只能走隴山道。”
“若屬下從褒斜道北出,據隴山道與關中銜接處的隃糜,堵住隴山道的東端,丞相率大軍豈不是可以縱橫隴右了嗎?”
諸葛亮面色無奈的說道:“從褒斜道北出,還要經過郿縣、雍縣,如何能到隃糜?”
“本相看來,文長此策還不如攻長安呢!”
魏延有些急切的說道:“丞相先出隴右,將張郃之軍調過去,屬下再從隃糜一堵,涼州不就是唾手可得了嗎?”
諸葛亮沉默片刻,並未答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