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點了點頭,示意劉曄回去。
下方無論是甲階還是乙階的太學生們,又或者是夏侯玄、司馬師這樣出身高門,還是姜維、傅嘏這種聰穎之人,都紛紛面露震驚之色。
能親耳聽到吳蜀兩國的最高戰略,這是太學生們從來未想到過的事情。
今日的資訊量過於巨大,甚至許多學生還未全部聽懂這些意思。
曹睿輕笑一聲,伸手指向第一排的姜維:“伯約,朕問你,諸葛亮或者魯肅提到什麼山川阻隔了嗎?”
不待姜維回答,曹睿又指向夏侯玄:“太初,這兩策裡面有什麼國力民力的對比麼?”
姜維和夏侯玄一併起身,拱手答道:“回陛下,沒有。”
“坐吧。”曹睿環視一週,笑著說道:“諸位知道魯肅提出‘榻上策’、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時候,都是多大年齡嗎?”
“二十九歲和二十七歲。”曹睿道:“比今日你們這些太學生也大不了多少。諸位,還當努力啊。”
姜維此時也已經二十七歲了。聽聞當年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也不過二十七歲時,不禁深深嘆了口氣。
曹睿朗聲說道:“西蜀和東吳割據一方,地理與民力確實重要,但並非問題的決定因素。”
“真正的決定因素,在於整合力量的速度。”
鍾毓已經捧著一根細細的長棍站在側面,曹睿略一招手,鍾毓就將長棍遞了過來。
“漢室傾頹之時,國家喪亂海內動盪,太祖武皇帝中平六年在陳留起兵。”曹睿一邊緩緩說著,一邊走到了輿圖之前,用長棍點著陳留的位置。
“據東郡、得兗州、攻徐州、平定豫州。”曹睿重重的敲了下濮陽之地:“建安五年,官渡一戰盡破袁氏。”
“待武帝完全平定河北之後,就已經到了建安十三年。”
‘能不提建安十三年了嗎?’劉曄在一旁沉默的站著,心中嘆氣。
曹睿當然聽不到劉曄的心聲,指著南郡的位置說道:“建安十三年,王師攻伐孫權劉備,在赤壁敗績。”
在場眾人全部都聽得極為認真。貌似,當今的皇帝陛下並不諱言赤壁之敗。
“孫權劉備為什麼勝?王師為什麼敗?”曹睿看著聚精會神聽著的太學學子們,緩緩說道:“這是史冊以來的第一次,南方的力量可以戰勝北方的力量。”
“經過數十年的人禍、天災、戰亂、瘟疫,中原的民力物力財力都面臨枯竭,以至於國家不得不屯田積糧的程度。”曹睿搖了搖頭:“但荊州及江東,相對中原來說卻更加安定。”
“武帝在中原及河北所做之事,與孫權在江東所做之事其實相同。拓展領地、安定民生,其實都是在整合力量。”
“還記得剛剛劉侍中所說的、魯肅的‘榻上策’嗎?”曹睿笑著說道。
太學生們齊聲答道:“記得!”
曹睿點頭道:“劉表還在之時,魯肅建議孫權趁著北方戰略,擊破黃祖和劉表,從而將江東與荊州的力量整合到一起。記住,魯肅此話的時間是在建安五年。”
“但是!”曹睿輕輕搖了搖頭:“到了建安十三年,劉表都已經病死的時候,孫權拿下荊州了嗎?當然沒有。都八年了,孫權仍未吞下荊州,那麼就要想其他方案了。”
“伯約!荊州與江東之間,有什麼山河險阻嗎?”曹睿問道。
“回陛下,荊州與江東之間並無地理阻隔。”姜維答道。
曹睿繼續說道:“此時北方的王師來攻,孫權若想繼續割據,應當如何去做?”
姜維回答道:“聯合劉備,共同抵抗王師。”
“這就是了。”曹睿笑了一聲,將長棍擲向了鍾毓的方向。鍾毓雙手接住之後,曹睿揹著手在講臺上踱步起來。
“諸位記住,這是孫權劉備整合南方之力,第一次逼退北方。”曹睿緩緩說道:“其實從大魏的角度看來,不論是劉備還是孫權,他們的思維方式其實都是很簡單的。”
此話一出,就連劉曄辛毗等人都疑惑的看向講臺上的皇帝。這句話實在有些……託大了吧?
感受到了在場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曹睿不緊不慢的說道:“不論是魯肅還是諸葛亮,孫權還是劉備,他們的做法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能吞併的就是敵人,吞不掉的就是盟友。”
“太初。”曹睿點了夏侯玄的名字:“記住朕的話了嗎?你來說!自建安十三年之後,劉備與孫權黨羽都是如何行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