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些褒貶之語,朕都暫且放到一邊。徐卿是做過劉備多年部下的,朕想聽徐卿說說,劉備為什麼能夠得人?”
這個問題實在刁鑽。
劉備畢竟是大魏之敵,徐庶褒也不是、也不想違心去貶,想了一會之後說道:“臣以為,劉備大概是靠以誠待人來得人的。”
曹睿笑著調侃道:“劉備奔波多年無立身之地,又沒有朝廷大義來任免官職。沒什麼能賞賜和任命的,也就只能靠‘誠’了吧?”
徐庶無奈回話道:“確實如陛下所言。不過劉備對關張這等臣子也好、對其他諸侯也罷,總是能傾心交往的。而劉備流離多年而百折不撓,這種英雄氣也是能吸引人的。”
曹睿感嘆道:“百折不撓啊!這是蔡邕形容橋公的詞語,用在劉備身上,倒也有幾分相像。”
“不過劉備其人的性格如何?朕曾聽人說,宋忠在鄴城曾與人說過,劉備在荊州時還因為髀肉復生哭過?劉備年輕時不是還怒鞭過督郵嗎?”
徐庶雖然不清楚皇帝今日會問如此多關於劉備的問題,但還是笑著解釋起來:“陛下誤會了,劉備哭是一回事,其人怒鞭督郵是另一回事。”
曹睿疑問道:“這其中還有內情?這朕倒是沒聽說過了。”
徐庶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劉備當時乃是因隨鄒靖破黃巾有功,因而得任安喜縣尉。當時大約是中平年間,當時正是漢靈帝在位之時。”
曹睿說:“中平是靈帝年號,難道和靈帝也有關係?”
徐庶笑著點了點頭:“自然有關係。當時靈帝下令,天下各處大小官員想要任官,都是要交買官錢的。劉備當時雖只是個縣尉,但也是要交錢的。”
曹睿詫異道:“朕還以為只有朝中的官員才需交錢呢。太皇帝(曹嵩、曹操之父)昔日為太尉,也給靈帝交了一億錢。”
徐庶說道:“小官也要交的。劉備當時得了任命,但又哪裡有錢來交呢?督郵來找劉備收錢,而劉備又無錢,連督郵的面還見不到。”
曹睿問道:“說到底還是錢的事情了?”
徐庶搖搖頭:“和錢自然有關,但又不僅是錢的事情。當時劉備所在的安喜縣,正處於張純治下的中山國。”
張純……這個名字怎麼聽起來有點印象?
曹睿說道:“是那個作亂的張舉和張純嗎?”
徐庶點頭道:“正是這個張純。當時張純在郡中圖謀不軌,還向朝廷請求統帥烏桓騎兵,卻被朝廷拒絕。當時四方人心搖動,張純欲圖謀不軌的心思已經是郡中皆知了。”
曹睿恍然:“所以劉備是為了躲開張純這個爛攤子,免得惹禍上身?”
徐庶點了點頭:“臣記得劉備和臣是如此說的。至於劉備如何想法,臣確實不清楚。”
曹睿只覺頗為有趣。看來判斷一個人要從多方面來看,不能偏聽偏信。多一個判斷的角度,就能多一些新的發現。
曹睿繼續問道:“那諸葛亮呢?是徐卿向劉備舉薦的諸葛亮吧?”
徐庶已經尷尬不止一次了,隨即勉力說道:“此事是和臣有關。”
“臣本是潁川人。雖和朝中許多公卿一般出自潁川,但臣的家境連寒門都算不上,自然在郡中也得不到什麼前程。”
“後來臣隨同郡的石滔一同來了荊州,而後在荊州結識了諸葛亮。”
曹睿說道:“諸葛亮後續之事朕都清楚了,朕好奇的是,諸葛亮當時也未為官、也未有什麼奇異之處,荊州人是如何將諸葛亮傳為‘臥龍’的?”
徐庶想了片刻說道:“建安之時與現在不同,當時計程車子若是想揚名的話,還是需要人進行品評的。”
“最著名的品評就如汝南人許劭的‘月旦評’一般,得了許劭的評價就可以揚名於世,接下來的做官也好、求學也罷,都可以事半功倍。”
曹睿說道:“諸葛亮有大才學,這個朕知道,但是至於取個‘臥龍’這樣的稱號嗎?”
徐庶解釋道:“回陛下,這個稱號其實是水鏡先生司馬德操為諸葛亮取的。”
“而司馬德操取了臥龍二字,一方面存著為諸葛亮揚名的心思,一方面也是由於司馬德操身為荊州大儒,和潁川士人素來走不到一起去。”
“潁川荀氏不是有個‘荀氏八龍’嗎?潁川不是還有什麼神君嗎?既然潁川人都能說出如此的話,司馬德操也存了和潁川人比較的心思。”
曹睿哈哈大笑:“看來還是浮華惹的禍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