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趙構滿朝無大將
公元1161年九月,完顏亮做好一切準備,發動全國六十萬兵力,號稱百萬,組成三十二個軍,向南宋發起了全面進攻。
出發之前,完顏亮又發出豪言壯語:“從前梁王(指完顏宗弼)時攻宋朝,費了多少年時間,沒取得勝利。朕這次出征,多則一百天,少則一個月,一定能掃平南方。”
完顏亮的大軍逼近淮河北岸,防守江北的主帥劉錡正在生病,派副帥王權到淮西壽春防守。王權是個貪生怕死的傢伙,聽到金兵南下,嚇得喪魂落魄,根本就沒有抵抗。
完顏亮率大軍輕輕鬆鬆渡過淮何,王權還沒有見到金兵的影子,早已聞風逃命,一直跑過長江,到採石才停了下來……
宋高宗趙構總是報著僥倖的心理,以為有《紹興和議》在,金人就不會動武。
“報!完顏亮率百萬大軍,分六路南下,前頭部隊已經抵達長江!”
探馬的一聲驚呼,打破了趙構的美夢。這時,他才真真切切地感到,狼又來了。垂拱殿中一片肅然,君臣都不言語。最終,還是皇上打破了沉默。
“眾位愛卿,完顏亮撕毀和議,發兵百萬,攻城掠地……你們說一說,該怎麼辦吧?”
大臣們分為兩派,一派主張打,一派主張跑。議論了許久,主張打的多是紙上談兵;主張跑的都在腿上下功夫。
趙構是想跑的,可他實在說不出口。另一方面,已經過了年命之年,臨安的日子過得十分舒服,再一次奔波,甚至是到海上過日子,那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萬不得已,才能三六計——走為上。
“我們有長江天險,不能不戰而退!” 趙構還是下了決心,先打一下再說。
打仗就要選出一位主帥來,指揮全面抗金。文官們一個吵吵嚷嚷,說東道西。武將們一個個都低下了頭,生怕皇上讓自己掛帥出征跟金軍玩命。
按理,金國是皇上完顏亮御駕親征,南宋這一方也應該是趙構親自率軍前往,跟金人對抗。可誰也不敢這麼說,大家都知道這位以逃跑聞名的皇上,是不會親自掛帥的。
趙構讓大家舉薦大帥,被舉薦的,沒有一個不推讓的。最後,大家把矛頭對準了湯思退,一致推他為抗金大元帥。
此時的湯思通官至左僕射(宰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湯思退少年時在處州(今麗水南明山寺僧房讀書,28歲登南宋紹興十五年,中進士,任福建建歐政和縣縣令。後應殿試,中博學鴻詞科第一名,任秘書省正字。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六日,由禮部侍郎升端明殿學士,首籤書樞密院事,權兼參知政事。湯思退為人圓滑,善於察言觀色,在政治上依附丞相秦檜而青雲直上。
秦檜重病時,召參知政事董德元和湯思退至榻前,囑以後事,各贈黃金千兩。湯思退說什麼也不要,因此,趙構覺得他不錯,仍寵信之,一步步高昇。
當時,南宋朝廷議和和主戰兩派鬥爭十分尖銳,南宋臣民對前丞相秦檜陷害岳飛,賣國求榮的行徑怨聲載道。
秦檜一死,舉國上下人心大快,推崇湯思退為丞相,希望他能革新政治,振興宋室,北上抗金,收復失地。然而,湯思退執政後,在政治上保守求穩,不思進取,認為國力衰弱,不宜戰爭,以保境息民為由,推行議和妥協政策,使有志於抗金的愛國將士大失所望。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三月,湯思退為了排擠右丞相,力主抗金的愛國將領張浚,使出了渾身的解數。宋高宗聽信讒言,下旨將張浚革除,謫居永州(今湖南零陵縣……
湯思退萬萬沒有想到,大家會推舉他為抗金大元帥。這差使可不好乾,對他而言那是趕鴨子上架。稍有差池,腦袋就得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