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龍驤入駐合肥,到建安四年夏天,合肥由一座空城,發展到一萬七千人,藉著袁胤棄壽春的東風,年底城中百姓或能突破兩萬。
居有所、耕有田、食有糧、法有度、稅賦低、徭役少...
原本荒蕪的合肥,現在是亂世中的一方樂土,百姓生活逐漸正常。
先到的人戶大多都倉有餘糧,後來的流民情況則各不相同,有人為取得身份編號,正在努力地搬磚幹活、有人被招募到匠人營學藝,有人剛剛分到新田,總之都有活下去的希望。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
後來者為快速「脫貧」走捷徑,不少選擇與先期居民通婚。
合肥此時沒有豪強,統治階級也不耽於享樂,底層百姓更沒門第差異,所以民間喜事月月有。
無論是馮忠、唐虒的同袍親眷,還是許家兄弟遷來的族人,各自之間都融入了新的成員。
姻親紐帶一旦形成,利益也就繫結在一起,一些尋求特殊照顧的聲音,從基層慢慢往上層傳遞,最後傳到馮忠、唐虒、魯肅等人耳朵裡。
低層百姓的小聰明,龍驤在工地上面見得太多,他清楚這是人性的貪婪,所以既沒責備、又沒表態,打算就這麼冷處理掉。
馮忠、唐虒都是窮苦出身,與同袍們有出生入死的經歷,面對手下將官的小要求,不忍拒絕但也不能做主,因為要過主簿魯肅那一關。
魯肅當過東城長,承諾幫龍驤治理好合肥,深知法度不嚴不能服眾,但考慮龍驤分新房時的「任性」、也考慮到馮忠、唐虒的顏面,最後只能學龍驤冷處理。
隨著聲音越來越多,最終還是被擺在檯面上。
趁著當晚人很齊,魯肅到隔壁拿來一策竹簡。
交給龍驤說道:「雲起,馬上就要收割交糧,這是我半年來統計的一些請求,大多希望在租稅上有所照顧,也有部分想更換個好些的田...」
噹噹噹...
龍驤一邊看一邊輕叩桌案,心說這種事冷處理好像不見效,他尋思完全做到鐵面無私,容易寒了將士們的心,但如果把這個口子開啟,這群人變相成了特權階級。
雖然在封建社會,以權謀私太正常不過,但龍驤還是希望合肥能清澈些,最起碼在「創業初期」要堅持原則,否則就跟剛死的袁術那樣,帶頭和特權階級盤剝百姓,最終活成連蜜水都喝不上的僭位者。
龍驤前世是搞土木的,清楚施工方為了節省成本,會在水泥、鋼筋等材料上動手腳,但人家做事會有底線在,得讓質量符合設計最低要求,否則豆腐渣工程一定會塌。
「嗯?」
龍驤邊看邊思考,突然從竹簡上的發現了兩點,然後抬起頭問魯肅:「子敬,我看這上面的請求,基本是忠叔、虒伯的人,怎麼沒有曹性人?」
「估計是曹將軍騎兵營數量少...」
魯肅捋須分析的時候,曹性連忙起身附和:「對對對,先生說得對,末將這邊就三十人,人少家眷也少...」
龍驤微微點頭:「你也不用著急,等夏收後開市貿易,買到馬匹就給你加人。」
「三十遊騎也夠,末將不急的。」曹性言罷又坐下。
龍驤揉了揉額頭,整理一番思路,轉頭面向馮忠、唐虒:「忠叔、虒伯,你們有什麼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