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冷卻的時候,徐拙開始熬製玻璃澆汁。
把鍋放在灶上,開火后里面加入清雞湯和蔥姜水,然後用中火開始燒製。
等到鍋裡的雞湯即將燒開的時候,徐拙把食鹽放進去,緊接著倒入水澱粉。
水澱粉入鍋之後,不能攪動,得用勺背放在湯的表面,輕輕轉動。
————
這一步操作,在烹飪中叫揉。
用勺背部分,在湯汁的表面輕輕轉動,這樣能夠防止湯汁因為出現劇烈晃動而變渾濁。
用勺子開始揉的時候,另一隻手也要配合著把火關小,不能讓鍋裡的湯汁沸騰,一旦沸騰湯汁也會變渾濁。
這樣做出來的澆汁,就不是透明的玻璃澆汁了。
不能攪鍋,不能煮沸,這是做玻璃澆汁的關鍵所在。
很快,在熱力的作用下,鍋裡的湯汁再次變得清澈透明起來,同時也變得粘稠了許多。
等到鍋裡的湯汁徹底變得透明,徐拙隨即把火關掉。
這澆汁的味道有著濃郁的雞湯鮮味,同時還有淡淡的蔥姜味兒,聞起來讓人很舒服。
澆汁做好之後,徐拙再次來到豆腐前。
他小心的把鋼圈去掉,一個外表酷似六寸小蛋糕的菜品,才算是正式映入了眼簾。
因豆腐中加了蛋清,所以側面呈現出很細膩的質感,而且還很光滑,看上去讓人覺得很舒服。
另外,豆腐那白皙的顏色,也讓這道菜看起來顯得華貴了許多。
配上表面的那朵牡丹花,更顯得氣質高雅。
怪不得那些廚師都喜歡琢磨這道菜呢,這賣相確實好,看起來就有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不像是做胡辣湯那樣,粘乎乎稠乎乎黑乎乎的,完全沒有任何美感可言。
不過這個時候,還不是這道菜最賞心悅目的時候,只有澆上澆汁,這道一品豆腐才算是真正做好。
顏值也算是到了巔峰狀態。
但是這會兒還不能往豆腐上澆汁,因為得先檢查一遍,看豆腐的表面,是否有塌陷或者不完美的地方。
特別是側面,假如有瑕疵的話,很影響菜品的顏值的。
所以要提前進行修補。
修補也很簡單,弄點濃稠一些的牛奶塗抹上去就行。
能不能把塌陷或者瑕疵的地方蓋上無所謂,只要能讓這個地方不出現黑點就行。
檢查一遍之後,徐拙把熬好的澆汁端過來,用勺子盛著,小心的澆在了豆腐上。
澆汁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澆太多,豆腐表面有薄薄的一層就行。
要是太多的話,會給人一種油膩的感覺,而且盤底也會出現澆汁,這樣就失去了菜品的那種美感。
最好的澆汁,就是在豆腐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漿液,而盤子的其他部位,還是乾乾淨淨的。
只有這樣,整道菜看起來才更加美。
這層透明的澆汁,不僅提升了整道菜顏值,而且還讓這道菜看上去明亮亮的。
根據小當家的設定,會發光的菜就是最好吃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