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率先下跪,其餘諸將也紛紛下跪。
“王爺,此一戰,不成功,便成仁!我等當奮力拼殺,以報王爺厚恩!”
將軍們退下去後,朱棣回頭看著朱元璋的牌位。
他心裡其實沒有絕對的把握。
因為姚廣孝臨行前說過,朱允熥的智謀在他之上。
連軍師都這麼說了,朱棣自然也沒底。
他也知道,現在出兵不是最佳時機,如果假以時日的話,拖延兩年,他便能佔據更多的城池,收攬更多兵馬。
可是,時間不等人。
絕不能等到朱允熥繼位順利之後再想辦法。
這是帝位之爭,常言道:名不正、言不順。
誰登基,誰就是一國之主。
倘若他自己在江南稱帝,也是無用的,因為應天是帝都,太祖爺剛剛駕崩不久,還沒有二世皇帝,就急於遷都,誰能信服呢。
換言之,如果他和朱允熥同時登基,那天下人眼中的皇帝,肯定是在應天的那一個。
“唉……”
朱高熾問道:“爹,您有擔心的事,是麼?”
“還是你最懂為父啊。軍師說過,朱允熥才智非凡,為父能想到的,他應該也能想到。雖然咱們的兵馬比他多,但,我這心裡總是七上八下的。”
“爹,您打算聯合齊王麼?”
“齊王?”
朱棣冷蔑一哼,齊全朱榑是個兩面三刀的人,且不會打仗,這樣的人只想偏安一隅,覺得朱允熥不會殺他。
讓齊王來幫忙,只怕他不會同意。
“爹,依兒看,還是要給齊王修書一封,縱然他不幫咱們,也不能讓他成為朱允熥的幫手。”
“我兒言之有理。”
“此外,咱們還需對大同的盛庸發去信件。兒想,他和耿炳文等人已經知道應天的事了,之前他們在朱允熥那兒吃了大虧,可以遊說他幫助咱們,有了盛庸的幾十萬大軍,咱們便能如虎添翼。”
這倒是。
畢竟,從應天傳來的訊息說,朱允熥只有十幾萬兵馬。
他的祭天大典,充其量只會安置十萬人。
用近百萬大軍去對付十萬人,加上巨弩,豈有不勝之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