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正和清啞說話呢,聞言把臉一垮,氣得心口疼。
養閨女就是虧本,有苦說不出。
先不說巧兒的嫁妝,先說巧兒這個人:郭家好容易培養她這麼大,能像清啞一樣為郭家出力了,結果要嫁人了,到夫家為夫家掙錢去了。清啞好歹還幫郭家建立了棉紡織作坊,還透過轉讓織錦技術為郭家經營了商場人脈,巧兒還沒怎麼為郭家做貢獻呢,就嫁了。
這還不算,郭家還要搭上嫁妝,少了還要被人笑話。
再說巧兒的嫁妝,其實一點不比世家女兒陪嫁少:
首先,是郭家公中出的嫁妝銀子,一萬兩。這很不少了,是根據巧兒對郭家的貢獻來的。差不多的鄉下土財主嫁女兒,不可能陪嫁這麼多。清啞幫郭家建立了棉紡織作坊,所以另當別論,出嫁時郭家不但陪嫁東西和田地,還分了作坊的股份給她。
其次,郭大有這一房用私房銀子給女兒添箱。
第三,郭家大房和三房給巧兒添箱:郭勤要父母把巧兒當親妹妹一樣陪嫁,而三房的沈寒梅私房豐厚,也願意為侄女長臉。
第四,沈家和郭盼弟大手筆給巧兒添箱。
第五,方初作為姑父,必須給巧兒添箱。
第六,清啞用自己的嫁妝產業給巧兒添箱。
最後,大方氏、高家等另外計算。
這些人給巧兒添箱,那原本都是應該的。
如今聽蔡氏這麼一說,外面居然傳郭家嫁女兒靠有錢親戚貼補,把郭家對方家等人家的貢獻都撇在一旁,吳氏如何能忍下這口氣!
這話蔡氏今天聽見了,那沒聽見的還不知怎樣難聽呢。
比如那個梅氏,吳氏在家就聽細妹說她在京城踩踏巧兒。
雖然清啞和阮氏也沒退讓,可是吳氏覺得:清啞和阮氏是斯文人,只適合和斯文明理的人對話,和這種人說話,響鼓不用重敲,點到為止。梅氏別看出身富家,卻是個厚臉皮的,這種人就該蔡氏去對付她,罵得她抬不起頭來,才管用。
不是她小氣,“人嘴兩張皮,翻過來搭過去”,那些閒言碎語最是傷人。嚴氏能把這方家這幾個說閒話的媳婦打發到莊子上,還能管得住整個京城說閒話的人?能把人家嘴都堵上?
既然堵不上,那郭家就不能任人這麼鬼扯。
郭家人也長了嘴的,誰不會說話?!
吳氏便看著蔡氏轉開了念頭。
清啞聽了大嫂的話也不舒服,還不平。
說起來,這件事起因是她給郭家定下的長遠發展計劃:郭家無秘密,凡是有技術創新都要公開,捨棄利益,為郭家賺名望。
誰讓郭家根基淺、底子薄呢。
那些技術對郭家是禍不是福。
一再公開創新技術,讓有些人平白得了郭家的好處,卻忘記了郭家的好處,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了。
她心裡存了這件事,便要想一個法子,改變現狀。
********
週末愉快朋友們!勤快人求票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