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女也都跟著失聲笑起來。
沈寒梅羞紅了臉兒,低頭不語。
謝吟月看著她想,郭沈兩家真要聯姻了!
清啞見沈寒梅尷尬,忙拉她去一旁教自己折河燈。
乞巧節,也是七夕,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傳說為了怕牛郎和織女相會時看不清鵲橋,人們便在河裡放河燈為他照亮。這一習俗也寓意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尤其為少女們喜歡。
所以,夏家將乞巧會安排在蓮花堂是有講究的。
最便宜的,便是可在河中放河燈。
而且河對面有少年們觀看,為這一活動增添了旖旎的色彩。
沈寒梅果然手巧,做的河燈十分精緻。
做著這一切,她便忘了剛才的事,很盡心地教清啞。
清啞也很認真地學,決意親自折一盞河燈來放。
不為別的,就為這一古老的民俗。
她喜歡一切民俗的東西。
她不但自己折,也教巧兒折。
在沈寒梅盡心教導下,清啞姑侄兩個都折了河燈,取了蠟燭,順著石階走下河底去放,細妹站在一旁守著。
蹲下身子,清啞點燃蠟燭放在河燈中間,手一鬆,它便盪悠悠地順水飄走了。看著它越飄越遠,清啞默默祝禱,期望兩個世界的父母家人都平安康健。
“小姑,放我的。”巧兒急急地叫。
清啞便幫她放穩蠟燭,點燃後,讓她自己放入河中。
“許一個願。”她教巧兒。
“許願是什麼?”巧兒問。
“你最想要的東西。”清啞想了想道。
“那……我要好多好多好多銀子!”巧兒立即道。
清啞被小侄女對錢財的執著給驚住了。
她想要教導她幾句,又不知從何說起。
最近兩年家裡忙來忙去都為了銀子,怎麼說呢?
巧兒小心地捧著河燈放在河中,看它飄走,低聲歡呼。
她小聲嘀咕道:“船兒船兒,給我多多裝銀子回來!”
清啞失笑,不忍打斷她。
她並不覺得小女娃俗,相反覺得她這樣很可愛。
那時,河邊有許多少女都在放河燈。
河面上,河燈和水蓮交相輝映,美輪美奐。
對面遊廊下,方初不動聲色地看著這一切,那一高一矮的身影在影影綽綽的人群中分外明顯,他似乎聽見她低低的輕笑。
這當然是幻覺,其實只有巧兒在笑。
這時候,少年們就要助興了。
照例是韓希夷先被推出來,為大家吹簫。
他吹奏的正是《迢迢牽牛星》。
悠揚低沉的簫聲,似在為牛郎織女的悲劇感嘆,又為他們堅定不移的愛情感佩。簫聲催動河燈,聲色俱全,人們心底的那個傳說便栩栩如生地浮現出來,似乎真看見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