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人實成,也不多說,只說太長了。
郭守業就沉吟起來。
吳氏坐不住,起身對蔡大娘道:“親家陪大嫂子坐坐,我去看看兒媳婦弄了什麼菜。兩位親家好容易上門一回,不能簡便了。”
說完不等回話就出去了。
蔡大娘便訕訕地對江大娘笑,“太客氣了!”
江大娘沒好氣地說道:“我們是為吃來的?”
郭守業聽了臉一沉,卻沒吭聲,只耷拉下眼皮。
江老爹對老婆子叱道:“你不是為吃來的,親家總要盡一份心。難不成把鹹菜端了請你?”
當著人,江大娘忍住氣,沒有回嘴。
這時,郭守業聽見外面說話聲,是幾個兒子回來了。
他站起身,對江老爹笑道:“我去一下就來。親家坐會。”
江老爹忙道:“你去,你去。”
郭守業就出去了,看見吳氏正在廚房門口和阮氏低聲說話,對她使了個眼色,又朝身後大門指了指,意思要她進去陪客,他自己則招呼兒子們去了東廂。
吳氏忙轉頭回到堂間,無事人一樣和江大娘幾個說笑起來。
東廂,郭守業將事情原委告訴了幾個兒子。
他沒有當場表態,除了捨不得把閨女嫁早了,還另有緣故:這一要求是清啞自己提出來的。
當時她對爹孃哥嫂說,要等到二十歲再嫁。
大家都搖頭,說二十歲都成老姑娘了,江家不可能答應的。
清啞便說最早也要等她滿十八歲,不然生孩子很危險;除此外,她還有個計劃:要在出嫁前幫郭家把紡織的生意撐起來。
竹器生意郭家是不會沾手的,也沒打算沾手,可紡織這一塊她也不會帶去江家,因為江家沒那個能耐也沒那個精力再涉足這攤生意。
郭家就不同了:
其一,她和二嫂、娘都精於紡織;
其二,二哥會木匠,幫助改造織機,很有些眉目了;
其三,大哥是個善於周全的人,為人行事十分活絡;
其四,爹孃都精明過人,爹早年在外做生意,很有見識。
所以,她只要把東西弄出來,郭家成立工坊就很容易了。
然而,要是她不在出嫁前把諸樣事都安排妥當,等出嫁了,再想回來幫孃家,以江大娘的脾氣,那是不可能的。
她把這個意思一說,郭守業等人都不能不重視了。
這也是為什麼江大娘一提年底成親,吳氏就斷然拒絕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