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上,將壽春城的佈局圖,以及劉軍四面圍營,皆是等比例堆徹在上。
“袁術初至淮南後,曾對壽春城有過一次修築,僭越稱帝后,又強徵萬餘民夫,對城牆進行了加高加厚。”
“呂布取代袁術,佔據了壽春後,雖未大規模修築,卻在原有的基出上修修補補,增設了不少箭樓之類防禦工事。”
“以遼對壽春城的瞭解,此城就算不是天下第一堅城,其堅固程度也絕對名列前茅。”
作為呂布舊部,張遼對壽春城的虛實,自然是瞭如指掌,當即指著沙盤詳細描述了一番。
“呂布雖幾番慘敗,但手中還握有一萬餘兵馬,守城應該是足夠了。”
“而以陳宮的智謀,必會將我們所有攻城手段,全都考慮進去,提醒呂布做出相應的防範。”
“就比如有細作傳回訊息,稱呂布已在城牆內側,掘出了近丈許深的一條壕塹,顯然是防範著我們偷掘地道入城。”
“故以統之見,倘若呂布決心死守,我們想強攻破壽春的話,難度可以說極大。”
“縱然強攻破城,我軍只怕也要損失慘重,乃是一場慘勝,實屬得不償失。”
龐統跟著一番分析,將攻城的難點道破。
接著輪到陸遜上前,指著沙盤道:
“壽春城確實堅固,遜與士元商量過,強攻實非易智之舉。”
“但此城也並非無懈可擊,其軟肋就在於糧草不足,最多隻能支撐三個月左右。”
“故遜的意見是,我們可對壽春圍而不攻,等城中糧盡,軍心瓦解之時再行攻城,介時必輕鬆可破。”
經過幾人的一番分析後,老劉和眾將對壽春城也有了個清晰的認識。
對於陸遜所提的攻城方略,眾將也紛紛點頭表示贊成。
“景略,伯言他們的提議,你怎麼看?”
劉備在拍板之前,自然不忘要徵詢蕭方的意見。
當他和眾人轉過頭來時,卻發現蕭方的目光並不在沙盤中的壽春城上,而是在更廣闊的地圖上游移。
“士元他們分析的有理,伯言所說的圍而不攻,待敵糧盡,方也贊同。”
蕭方先是點頭,接著抬手往北一指:
“只是主公有沒有想過,袁紹和曹操這兩條巨鱷,他們會容忍彼此死磕官渡,卻讓主公坐收漁利,從容不迫的圍困壽春,奪取淮南嗎?”
這一問,問得老劉與眾人神色一震,所有人的目光,皆從壽春城,被引向了官渡所在。
在那裡,袁曹近二十萬大軍,已經僵持了將近一月有餘。
那是一場決定北方歸屬的生死決戰,袁曹雙方都投入了自己壓箱底的家當,誓要決出生死。
相比於袁曹的死戰,如蕭方所說,他攻取淮南之戰,倒確實有趁機撿漏之嫌。
“軍師的意思是,袁紹和曹操二人,會出兵淮南,插手吾與呂布之戰?”
劉備從蕭方的提醒中,很快推出了其中深意。
蕭方不答,羽扇抬起,分別指向了壽春東西兩端,兩座城池。
“陽泉城和盱眙城,就如同淮水兩頭的兩道鎖釦,將壽春鎖在其中。”
“方料想曹操和袁紹二賊,必會由許都和徐州出兵,一方攻取陽泉,一方攻取盱眙,以威脅我軍側後,逼迫主公撤壽春之圍。”
“所以主公欲破壽春,攻城倒是其次,首要之事,乃是在陽泉和盱眙,先破了袁曹二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