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的智計,西涼諸將自然是無人不知,馬騰是如獲至寶,當即奉為了謀主。
於是靠著賈詡的智計,馬騰一舉擊殺韓遂,連破各關中大小諸侯,數年間將自己打成了關隴最強的一路諸侯。
袁曹決戰前一年,曹操派鍾繇持節經略關中,賈詡又勸說馬騰上表歸附朝廷,名義上倒向曹操陣營。
馬騰對賈詡言聽計從,遂遣子侄入朝為質,換取曹操借天子名義,封他為前將軍加槐裡侯,坐鎮扶風郡。
如今袁曹鏖兵於官渡,馬騰名義上聽從曹操號令,實則是保持中立,並未派一兵一卒參加。
現下曹操卻忽然令他出兵,去淮南幫呂布解圍,馬騰難做決斷,自然要向賈詡求問。
“他袁曹爭鋒,咱們馬家兩不相幫,已經是對得起曹操。”
“現下曹操卻想讓咱們出兵,還大老遠跑去淮南,幫那八竿子也打不著的呂布解圍,咱們憑什麼聽他的?”
“父帥,兒以為這道密詔,父帥該當婉拒。”
未等賈詡開口,一位二十多雄,英武雄健的年輕武將拍案而起,便搶先一步否決。
馬騰眉頭微皺,不悅道:“孟起,先莫要急著下定論,先聽聽文和意思。”
年輕武將嚥了口唾沫,只得重新坐下。
賈詡捋著半白細髯,淡淡道:“老朽的看法,倒與孟起將軍不同,老朽以為將軍你當奉此詔!”
馬騰面露困惑,示意賈詡說下去。
“首先,這是天子詔令,將軍你身為大漢前將軍,奉詔出兵乃是為臣本份。”
“其次將軍此番出兵,是去解淮南之危,並非是與袁紹為敵,於袁曹之爭仍可屬於中立。”
“再者曹公所以去救呂布,是怕為劉備奪得淮南,兩面受敵而敗。”
“曹公若敗,則袁紹必得中原,介時其雄踞兩河,天下將無人能再與之抗衡,袁家兵鋒隨時將轉向關中。”
“當年董卓殺袁氏五十餘口,袁紹對我們西涼人有多恨,想必將軍伱也心知肚明。”
“難道將軍當真想看到,曹公被袁紹劉備南北夾擊,為袁紹所滅不成?”
賈詡洋洋灑灑,列出了三條理由,力主奉詔。
尤其是最後一條理由,聽得馬騰是後脊發涼,狠狠打了個寒戰。
“文和言之有理,若袁紹得中原,我西涼人皆死無葬身之地也!”
“天子這道密詔,我必須要接,幫曹公就是幫我們西涼人自己,就是幫我馬氏一族!”
馬騰一拍案几,做出了決斷。
爾後目光向馬氏眾子弟一掃,喝道:
“子嶽聽令,吾命你率三千馬家軍,即刻由潼關前往許都,聽從那曹家大公子的號令行事。”
“侄兒遵命!”
馬氏子弟中,一位年輕武將起身,慨然領命。
賈詡暗鬆了口氣,目光望向了淮南方向,眼中掠過一絲微妙神色。
“倘若當年我聽聞張濟覆滅,沒有折返回關中,而是繼續前往南陽,去投奔了那劉備,又會是怎樣結局呢…”
…
壽春城南,劉軍主營。
一座沙盤已搬在了中軍帳內。